秦朝收金卫

第十六章 考工记

    如今的燕羽,显然不会像墨城希望的那样行动。

    她急着去做另一件事。

    无比紧要之事。

    打捞九鼎。

    如今周家家主没了铜镜,无法偷听王宫中消息,不会有外力干扰。

    快点把九鼎捞上来,趁这个机会转运,才是最要紧的。

    机不可失。

    燕羽拿着铜镜,对墨城一笑。

    “你做的很好,之后就不用再辛苦,好好休息。”

    “等九鼎抵达咸阳,我会上报巫咸大人,为你请功。”

    墨城并不觉得高兴。

    他对周家极其厌恶。

    但一个疑团终于解开,他也松了口气。

    之后有时间,正好安心研究天道周行。

    尽管之前他就期待这些信息派上用场,但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它。

    燕羽大步离开,剩下墨城优哉游哉地回到洛阳。

    看看四周,还是回到许丑的树屋,勉强算是清净。

    不过出乎墨城的意料,许丑这里是安静,却不干净。

    他在掏河泥,虽然只能铺满一小块地方,却臭气熏天。

    墨城虽然后悔,却又觉得,这才是种地的样子。

    越臭的东西,越适合做肥料。

    反正他也没地方去,就请许丑去树屋里面研究,他坐在树下河堤上,低头沉思。

    天道周行内容庞杂深奥,几乎记载了周人所知的一切知识。

    就算倒背如流,细想之下,也能有无数新发现。

    最简单的,天道周行这四个字。

    天道,因道家而变得内涵丰富,但其实一开始的含义,是天上的星辰行走的道路,也就是星轨。

    周,自然是周的国号,有人说这是地名,来自周原。

    然而其实周原因周人生活而得名。

    至于周人的“周”,其实就是不周山的周,圆形的意思。

    星轨就是圆形。

    天道周行,既是说,星轨为圆,也是说,掌控一切的天道,在周地运行。

    一个名字就饱含深意,其中内容更是深奥高明。

    墨城沉迷其中,越来越觉得受益匪浅。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

    ……

    三天之后。

    墨城坐在河堤上,遥望西边。

    城中的混乱还在继续,九鼎的打捞还未结束。

    他有些意外。

    这件事当然有难度。

    九鼎附近,一切超凡都被压制。

    对秦军和法吏而言,力量几乎十不存一。

    然而,就算只是一群凡人,靠着阵列器械,齐心合力,也够用了。

    不过韩棠带来的消息,却一直是失败。

    虽然原因各不相同。

    “这次是五艘大船挤在一起,乱作一团……”

    墨城实在想不通。

    “不是说,军中有墨家的器械吗?”

    以墨家的木工精巧,根本用不到五艘大船,就算真有五艘,也不会乱成一团。

    韩棠忍不住挑眉:“对啊。”

    可要是这样,九鼎怎么还没捞上来?

    两人并排坐着,中间地上是韩棠带来的薄酒,一碟煮黄豆。

    韩棠之前追查泄露消息之人,没有全程参与打捞,如今算是法吏中难得清闲的一个,每天都会来拜见墨城这个救命恩人。

    不过见面之后,也只是对坐闲谈而已。

    每次他们都会说起九鼎,可惜一直没有好消息。

    墨城嘴上不说,心里却觉得,秦军未免太过无能,他都有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其实也是这两天才学会的。

    从天道周行之中。

    周有六官的说法,其中冬官掌管工匠,有不少精巧器械。

    墨城学到之后,已经想到怎么打捞九鼎。

    不过秦军法吏那么多人,当然轮不到他出手。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

    “秦军中没有墨家弟子。”

    墨城连忙起身,在他身边的韩棠更是狼狈,长袖差点把酒瓶打翻。

    来的人是燕羽。

    她看着墨城,很难得,始终没什么表情的脸上带着一丝无奈。

    九鼎到现在还没捞上来,她也确实有理由无奈。

    看着墨城,燕羽随口解释两句。

    如今墨家弟子都在少府之中,一个都不能离开,更不要说离开咸阳,来到洛阳了。

    一来是因为墨家弟子太重要,知道太多机密,少府轻易不会放人。

    二来,军中兵家弟子,也有学兵技巧的,用起来和墨家弟子差不多,而且因为都是兵家,领兵将领,还是更喜欢这些同门。

    然而兵技巧一切秘术都是靠血煞气,在九鼎面前,无法施展。

    解释过后,燕羽突然来了一句。

    “你可否请少府墨家弟子过来?”

    墨城一愣。

    燕羽这办法还真不错。

    墨家弟子之间相互照顾,墨城出面,少府那边肯定好说。

    不过墨城却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

    如今在洛阳,不是已经有一个墨家弟子了吗。

    他心里蠢蠢欲动。

    从天道周行中得到的办法,他一直都想试试。

    墨城小心试探着对燕羽开口。

    “可否容我一试?”

    燕羽沉默了。

    毕竟墨城之前一直都只是个玉工。

    但犹豫片刻之后,她还是点头。

    “可以,但要快。”

    “如果……”

    墨城当然明白。

    如果失败,他马上去少府请钜子过来。

    ……

    晚上。

    岸边灯火通明,火光之中,能看到洛河水上,并排停着两艘大船。

    中间以粗木搭成简单的架子,横着的木头上搭着粗绳,以冰固定。

    这是法家的秘术。

    绳索紧绷,因为另一头已经在水下的九鼎上绑好。

    这就是墨城为打捞九鼎所做的准备。

    如今秦军严阵以待,马上就要开始。

    燕羽站在墨城身边开口。

    “我已下令,他们一切都听从于你。”

    她身后站着掌管秦军的内史成,也跟着点头。

    这两人在,洛阳无人能违抗墨城。

    不过两人对视一眼,目光中实在没什么信心。

    墨城也不在意,只是拱手听令。

    虽然乍听上去很了不起,但其实之前准备很久,所有人都知道干什么,根本轮不到他下令。

    他转身挥手。

    “开始吧。”

    一声令下,秦军就像是精密的机器一样,开始行动。

    大船上的秦军,开始挖土。

    没错,船上堆满沙土,现在秦军就是把这些沙土抛入河水。

    伴随着沙土减少,水上大船慢慢升起。

    粗木的木架开始发出承重的嘎吱声。

    岸上的燕羽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叹。

    其实这样的程度,秦军也做到过。

    那次出动四艘大船,秦军齐心合力,勉强拉起九鼎。

    可惜后面就因为大船相互碰撞而失败了。

    如今只有两艘大船,木架的设计又平衡稳固,因此中间毫无波澜。

    甚至让人感觉无聊。

    但所有像燕羽一样这几天一直打捞的人,都明白这无聊有多么珍贵。

    船上沙土全部清空之后,大船已经上升一段高度,但这只是把九鼎从河底淤泥中拉起来而已。

    船上秦军将船划到岸边,然后全部下船。

    此时,岸上绳索的另一端,秦军排成整齐的阵列。

    然后燕羽抬起手。

    横木上,冻住粗绳的坚冰消融。

    然后秦军中传来军将的大喝。

    “拉!”

    上千秦军一起发力,绳索马上开始移动。

    而且速度很快。

    转眼之间,一个巨大的三足青铜鼎就露出水面。

    这个瞬间,哪怕是心性坚韧,喜怒不形于色的燕羽,也露出复杂的表情。

    “居然……这么容易……”

    之前秦军拼尽全力,燕羽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军中的兵技巧弟子都快被逼疯了。

    结果墨城出手,轻而易举。

    九鼎出水之后,就有秦军在大船之间铺好原木,然后放下九鼎。

    换一根绳索,岸上拉扯,船上原木滚动,不断向前。

    一直到浅水处,让九鼎落下。

    到了这里,就可以装上牛车,拉着离开。

    如此反复,九鼎全部捞上来,也不过是多花点时间而已。

    秦军中,已经有压抑不住的低声欢呼开始蔓延。

    燕羽转身看着墨城,低声开口:“我会将你的功劳上报皇帝。”

    墨城低头道谢。

    他兴奋不已,却不是因为立功,而是验证了天道周行的强大。

    而这东西,不过是系统的一次奖励而已。

    墨城肯定还能去往新的地方,得到更多奖励。

    他的未来,简直超乎想象。

    打捞继续,很快九鼎就全部出水上岸了。

    百工之术,墨家为胜。——《秦书·百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