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天剑

第 1-2 章 忘神养虚

    “在鹤鸣台,就是刚才我站的那石梁上。”铁奇道

    “你怎么在那练功,大晚上,多危险啊!”张雨寒不可思议地责怪道。

    张雨寒与铁奇现在站立的地方叫抚琴台,在鹤鸣台的左下方。抚琴台与鹤呜台相距数十丈,遥遥相对。相传,正一教上几代曾有张天师在抚琴台抚琴,引来仙鹤,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故仙鹤站立的地方被称为鹤鸣台。抚琴台、鹤鸣台均在箬笠峰趙壁之中,之间有开凿的石阶小路相连。抚琴台右侧有几个石洞,题名:岘泉,是铁奇和师父张宇初修炼之所。两年前,张宇初奉谕往武当山寻访张三丰后再没回来过,这里就成了铁奇一个人的领域。

    “以前我练功总是不能专心至致,不能领悟忘形、忘气、忘神,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师父说练内功讲究凝神、守意、坐忘、内观,我教内功心法正心诀也有道‘神游物外,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一日我在鹤鸣台游玩,往下望深不见底令人生畏。突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处之绝地而后存的道理,如果在鹤鸣台修炼说不定就可以专心至致达到‘意识于内,神游于外’的境界。”铁奇道。

    张雨寒没有接嘴,大大的眼睛看着铁奇,若有所思。

    铁奇接着说“一开始,又有点兴奋又有点害怕,但慢慢就好了。而且鹤鸣台山风徐来,瀑声阵阵,尤其是月圆之夜,皓月当空,身处天地之间,神游天地之外,不被物杂,感物不动。”

    张雨寒暗暗称奇他的正心诀修炼境界,已入太虚。整个天师府正一教达到这个一境界的也不多,除了父亲张宇初和叔父张宇清,只有少数掌书、赞教法师,屈指可数。

    “铁蛋儿,你平时怎么练功的?”张雨寒问道。

    “一般早晚在鹤鸣台修练正心诀内功,中午回洞里看书,下午在抚琴台练剑。”铁奇回答道。

    “那又是怎么出事的呢,细细和师姐说说。”

    “好的,师姐,我们回石洞吧,边喝茶,边向师姐详细道来可好?”铁奇道。

    “好吧!”张雨寒起身,铁奇眼疾手快地去帮张雨寒拿包裹。铁奇一提轻飘飘的,像是衣物,狐疑地看着师姐张雨寒。

    “我要在箬笠峰住段时间,不欢迎啊?”张雨寒俏脸薄怒地问道。

    “欢迎,当然欢迎。”铁奇连忙回答道,“只是,只是师娘……”

    “娘知道我上箬笠峰来,放心吧!”张雨寒道。

    铁奇点点头,一手提着行囊,一手提着篮子向右侧不远处的岘泉居走去。

    龙虎山丹霞地貌,大大小小的天然溶洞众多,箬笠峰抚琴台是好几代龙虎山张天师的修练之所,抚琴台右侧的岘泉居石洞内用具一应俱全,武功秘籍、医学典籍、道藏经典更是丰富。

    铁奇招呼张雨寒落座,添柴烧火,吸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滟潋。

    水是二叠瀑下二叠泉水;茶是箬笠峰野生山茶雾里青,每年谷雨后清明前铁奇采嫩茶芽尖,栎木文火炒制而成。红泥火炉除了铜壶煮茶,还在旁边放些地瓜、栗子以及张雨寒带来的米糕烘烤,香气四溢。

    张雨寒一边喝茶,一边听铁奇把近年的际遇娓娓道来。

    原来,铁奇在师父下山后一个人在箬笠峰修炼。一天,他突发奇想搬到鹤鸣台来修炼内功,不是要神游物外吗,坐在鹤鸣台上闭上眼睛,身下是万丈绝壁,耳中听到的瀑布湍流声,周身是水雾和山风,确实有欲乘风归去飘飘欲仙之感。少年心性,既兴奋又觉得好玩,自此在鹤鸣台有模有样地修炼起来,而且自我感觉内功进展比以前神速,因此更加坚信自己的发明创造。

    山中无日月,一晃数月过去了。这天夜晚,铁奇照常来到鹤鸣台打坐练功,很快进入了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的状态。深夜气温骤降,尤其是四处悬空的鹤鸣台,四周结起了厚厚的霜冰,铁奇的身上自然也布满了寒霜。

    等铁奇意识寒冷的时候,他手脚已经不能动弹,连眼睛也不能睁开。他微微一惊,连忙催动内息游走四肢。这一运功直吓得他魂飞天外,内息居然无声无息,完全像冰住了一样,丝毫无法感应。很快他发现他现在的处境,整个身体完全不属于自己,仅残留一点点意识。如果有第三者在的话,也会判断铁奇已经被冻死了,至少是濒临死亡毫无生望的活死人。

    铁奇虽然心里惊慌,很快冷静下来了,这深更半夜荒山绝壁,没有人可以救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救。那怎么自救呢?如果可以动,当然是按摩手脚四肢和头脸,活动血脉,再催动内息。但现在什么都动不了,内息冰封住一样提不起,更别提活动手脚相互按摩了。

    “怎么办?”铁奇一遍遍问自己,“不行,不能这样再拖下去。”

    “怎么办?虽然内息封冻住了,但还是应该从修炼的内功心法着手。”铁奇这么想。“内功心法,内功心法,对,正心诀!”

    铁奇在心里黙背正心诀总纲:“夫天地之大,以太虚为体,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万物负阴而抱阳,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万物生化,一阴一阳动静往来而已。天之运而不息者,昭而日星,威而雷霆,润而风雨霜露;地之运而不息者,峙而山岳,流而江海,繁而草木鸟兽。天地阴阳,皆囿于太虚之中。虚则明,明则净,净则通,通则神,神则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无应无不应,无达无不达。体道至虚,不滞于物,是以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凝神守意,坐忘内观。神游物外,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这篇正心诀总纲铁奇背过无数遍,但一直似懂非懂,以为是道教哲学思想,似悟非悟。

    突然,他灵光一闪。他现在的处境手脚不能动,身体不受控制,内息全无,仅存一点意识,不正是“忘形”和“忘气”吗?那么现在是不是已经到正心诀总纲所说的“忘气以养神”的境界。

    神如果是意识,那么接下是不是应该“忘神以养虚”?

    怎么样“忘神养虚”,是不是“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凝神守意,坐忘内观”?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凝神”好理解,就是不要心慌,静心凝神。“坐”也是坐着,“忘”也忘了,但“守意”是守的什么意,“内观”是观什么?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凝神守意,坐忘内观。”是不是就是“体道至虚”?

    “至虚”就是“太虚”,总纲说“阴极阳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如果现在极冷、快要冻死冻僵是阴极,那么“阳生”就有希望。正像总纲里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那怎么“阳生”?总纲说万事万物都是一阴一阳动静往来中生化而来。

    对,“阴动”才能“阳生”!

    阴动,阴动,怎么才能阴动,铁奇脑海中又快速背诵着数遍正心诀总纲,总是突现一鳞半爪,却又抓不住,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