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魏黜陟使开始罢黜天道

第三十一章 张大牛

    约莫凌晨时分,门外一阵嘈杂,呼喊叫嚷里夹杂着重物搬动的刺耳声音。

    许曜幽幽醒来,牵马走到门口一看,游民流寇们正推着板车抱着货物慌忙逃窜。正好一名留守哨岗士兵路过,那士兵见许曜牵着马,因此多看了一眼,叫道:“晋军来了,片刻后就进城,快跑吧!”

    “这么快?”

    自己前脚刚到长街城,晋军后脚就来了。显然那日刚走,朔方城已经是空城的事实就被晋军发现。

    许曜翻身上马,顺着人流,匆忙往城门口走去。人群汹涌,尤其是每三五个人就推着一辆满载杂货的简易板车,极为拥堵。好不容易挤出城门,许曜明显感到有好几双眼睛盯到了自己身上。

    “骑马那兄弟,不必走得那么急,晋军瞧不上我们这群臭鱼烂虾,不会派人来追的。”人群里一个胡茬黑脸大汉朝许曜走了过来,“小哥儿,我看你也没带什么货,咱们打个商量怎么样。”

    许曜勒马停下,那黑脸大汉立即露出看似憨厚的笑容。

    这汉子身后有五个伙伴,两辆板车。与其他流民不同的是,这群人都带着刀,且板车上堆的东西很多,后面那辆板车,更是用粗布盖着,看不出拉的是什么。

    “俺叫张大牛,从天水城过来的,那些晋军根本不会管我们这些捡破烂的,甚至会等我们全走了,才进城。”

    黑脸大汉声音很大,在说出自己名字时,周围的人都下意识的往这边瞟了几眼。

    “小哥儿,你也看到了,我们东西多,推车推不动,想借你的马帮忙拉一下。”黑脸大汉张大牛笑容更甚,透露着几分不真实,“不会白借你的,事成之后,给你这个数。”

    张大牛侧过身来,挡住周围人的视线,对着许曜比出五个手指。许曜不清楚这五根手指代表多少银钱,但从张大牛对自己的称呼上来看,显然是看出了自己武者的实力,并且有些畏惧。

    许曜不缺钱,更没理由帮他们拉货,于是打马便要走。

    “小哥儿,别急着走,有路引吗?没路引可进不了驼山关!”

    张大牛试探性的问道。

    “路引是什么?”

    张大牛见许曜没有,于是连忙过来解释。

    原来自从河朔的军队和百姓都迁进牧州后,牧州边界就戒了严,不许百姓出入。但架不住走私的流民越来越多,于是官府颁发路引,有路引的就可以带着货物进关,没有的就只得走小路,翻过驼山进关。

    在得知了从长街到驼山关只需一日路程,而翻越驼山进关需要三日路程时,许曜只得选择与张大牛等人同行。

    毕竟自己没有徐大成的实力,不可能贸然闯关。

    从张大牛的口中得知,这出关“捡破烂”的走私行径,现在可是响当当的暴利行当。

    战争是出了名的烧钱,魏晋两国在河朔打了七年,两国的军械粮草物资一应事物流水般的往里送。魏军走得又匆忙,落下的东西自然就多,不说拆下来的铜铁和名贵木头,要是侥幸能捡到一把上等长弓,卖到黑市去,那就是几十两银子的收入。

    驼山关的官府自然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但又不得擅离职守,于是将主意打在了捡破烂的流民们身上,公然贩卖起了进出关卡的路引。

    要想出关捡破烂?行,路引五两银子一张,没有路引休想出关。

    五两银子对于一般百姓而言,那就是全家大半年的收入。但架不住“捡破烂”实在是暴利,路引一日便可卖出上百份。

    “走驼山小路?驼山上也有土匪,穿着军靴拿着军刀的土匪。过路钱比路引便宜些罢了,只要二两银子。”

    张大牛忿忿不平的埋怨道。

    青鬃马被迫拉上了板车,许曜则被优待的请在板车上坐着。张大牛扛着刀走在前面,以震慑那些不长眼的流寇,剩下的五名同伙推着另一辆板车行走,显得轻松了许多。

    有了青鬃马帮忙拉车,张大牛一行人很快领先流民队伍,走在了最前面。

    张大牛也稍松了口气,在与许曜互通姓攀谈起来。

    原来“捡破烂”的流民中,经常发生互相抢夺货物的事情。而张大牛等人拥有两车货物,自然害怕被别人盯上。现在有了青鬃马帮忙拉车,速度快了不少,早日进关,就不必担心有人抢货了。

    毕竟关里还有军队驻守,很少有人敢冒然闯祸生事。

    张大牛是个有趣的浑人,讲起话来粗鄙不堪,含妈量极高。但又十分圆滑,滴水不漏,始终未曾提到自己和同伙的跟脚,对于自己拉的这两车货物,也是一笔带过。

    约莫傍晚时分,一行人来到驼山关城下。驼山关守备极严,但在张大牛的路引后,一行人也是顺利进关。

    驼山关不许百姓逗留,所以一行人还得连夜出城。临近关卡大门时,游民队伍排起了长队,有十几个士兵不断地从游民们的板车上抱下些货物来。

    张大牛解释道:“那是铜铁,紧要物资,只能卖给军方,不能带出关去。”

    轮到张大牛队伍时,张大牛主动将板车上两大箩筐铜铁交了给士兵,士兵接过箩筐,稍一称量,便递过来一个钱袋。

    张大牛满脸堆笑的接过,手里一掂量,转身回来时,又是极为厌恶的表情,低声暗骂道:“奶奶的,又压价。”

    本以为可以顺利出城,没想到士兵看上了后面那辆板车上用粗布盖上的货物,非要搜查。张大牛连忙赔笑着递过去几两银子,但士兵接了银子,更确信板车上的货物非同小可,于是招呼伙伴上去搜查。

    “张哥。”就在此时,一名大腹便便的校尉揣着手走了过来,张大牛立即热络的走上去与那校尉打招呼握手,手心里自然塞满了银子。

    那校尉当着众人面将大把银子塞进衣兜,大手一挥,张大牛的两车货物也得以顺利过关。

    刚走出城门口,张大牛那副憨厚的笑容变脸般换成了嫌弃,嘴里念念有词,“什么东西、狗腿子……”

    离城门越远,骂得也越大声。

    在张大牛一路的咒骂声中,一行人等顺着大道又走了十几里。在某处山坳时,张大牛带着人转进了一条偏僻的岔道。许曜注意到,几乎所有推着板车的游民流寇,都转进了这条岔道。

    岔道尽头,火光璀璨,一个热闹的集市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穿越以来第一次见识到如此热闹的景象,许曜不自觉的提起了几分兴趣。

    集市设在一处山谷里,大多都是推着板车的游民。这是捡破烂的游民们销赃的地方。

    果不其然,张大牛刚推着两辆板车进谷,便有不少人走上前来询问。

    张大牛也顺利的卖掉了车上的大半货物,腰包鼓了,心情自然顺畅多了。众人在路边小摊,喝了顿滚烫鲜美的羊汤,酒足饭饱后,许曜也拿到了事先说好的五两银子。

    许曜托张大牛照看一下青鬃马,自己则晃着手闲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