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娘子万福

第四十二章 大生意

    一

    年节一过,瑾瑜书院正式开课。

    秦慎为官瞻前顾后,如今行事又无尤府那般掣肘,办学却是一个好手:他有教无类,对野马驹一般的学子恩威并施,为书院设立了九九八十一条院规,让猛然收性的学子叫苦不堪。

    但秦慎身为前县令余威仍在,钟岄也时常来书院规劝。一位是满腹经纶的先生,一位是自家夫君是县令的东家,久而久之学子们收了性,安心念起了书。

    实在无心念书的孩子,秦慎也因材施教,为他们请了武学师傅、木工师傅与瓦匠师傅,以期日后有别的出路。

    见秦慎用心,钟岄也渐渐对其放下了戒心,尊敬礼遇起来。

    出了正月,钟岄收到了文姝的来信:大致意思是东昌商线的通关文书办下了了,第一批货便是送到唐州,文姝会亲自送去,打算予那唐州知州一些好处,以期寻找文逸下落,让钟岄勿挂念。

    钟岄明白文姝的倔强,只能回信让她保重身子,一路平安。

    文姝第一次走商,打听到了唐州知州邱星源是个妻管严,家里的大娘子何氏本是北昭衡州人,便带了衡州特产以及北昭时兴衣衫去拜访她,还满口答应下次来时会带更时兴的胭脂水粉。

    文姝生得好,说话也讨人喜欢,为人做事皆不刻意而为,与何大娘子打得火热。

    何大娘子回家便让自家大人好好照顾文家商队,让本来疑忌文家商队与西梁勾结一事的邱知州只得给了文家商队带来的货物一个不错的通商市面与价目标准,让文姝赚得盆满钵满。

    听说文姝有个兄弟在唐州失踪了,何大娘子便又求自家大人暗中留意,向文姝满口保证只要一有消息便来信告知她。

    东昌国前头两代国君皆偏安一隅,国内各产几乎停滞整整几十年,而新上任的国君要求各州开始互市行商,让奉行先王遗风的各州知州愁眉不展。

    因为唐州给行了方便,文家商队的名号越来越响,各州皆向文家商队示好,文姝发现如此竟然比与西梁与南安通商还要轻松一些,她处理得当,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文家商队打通至东昌腹地,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二

    钟岄再次见到文姝的时候,实在第二年的夏天。

    “钟娘子,东昌商线已经打通,你这儿种的药材更不够了,我多出两成的价格,你再选块地多种些吧。”文姝巧笑的声音从钟岄身后传来。

    钟岄将手中的账簿交给一边的常欢继续核验新产出的粮食与药实,自己则轻笑上前:“两成?只有两成?”

    “钟娘子好大的口气,难不成要翻倍不成?”文姝撇了撇嘴,眼里却满是笑意。

    “文老板这么豪气,何不把我都包下来?我也省了不少事,下半辈子吃喝不愁,也过过米虫般的日子。”钟岄拉过文姝,见她神采奕奕,已无当年半分愁色,心里有些欣慰。

    两人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明明彼此都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感情却比做姑娘时更甚。

    覃临万香楼又出了新鲜的菜式,两人命人定了雅间,暂时放下彼此的担子,推杯换盏,乐不可支。

    酒足饭饱,钟岄拉过文姝:“说吧,文老板这段日子事忙抽不开身,突然到覃临来寻我,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瞧着钟岄认真的模样,喝了甜酒之后有些醉了的文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什么都难不倒钟娘子啊。这便是我们钟娘子刚才喝得不尽兴的缘由嘛?”

    瞧着文姝微微泛红的双颊,钟岄轻哼一声,自己一早便看出来文姝有心事,心里担心她,没有同她一般胡闹。

    文姝嘴角微微扬起,在钟岄面前伸了一根手指:“有笔大生意,我不敢接,想来问问你。”

    “哦?”钟岄挑眉,“还有你文老板不敢接的生意?”

    文姝命云乐开了窗子透气,微凉的晚风吹去了她不少醉意。

    接过钟岄递来的清水,文姝抿了两口:“是禹州与代州的私矿。”钟岄闻言一愣,猛然想起两年前黎王妃对自己所说的话,一时警惕起来。

    “说是这两年的矿禁松了又紧,紧了又松。前段日子说是要同西梁打仗了,官府又颁了矿禁,让私矿都低价售予官府。有些矿主不乐意了,想找商队分销出去。”

    “文家商队如今沟通四国,在王都户部都是记了名的,这等子私密事怎么会交给如此惹眼的你们?”钟岄不解。

    “本来找的是保州的郭氏商队,不是文家商队。郭氏商队专行西梁,且商队算是比较小的,不易惹眼。只是那批矿数额太大,郭氏商队吞不下,而那商队的郭老板与我爹有些交情,这才找到了我,让文家商队一起承运。”文姝解释道。

    “他们是要往西梁运吗?”钟岄思忖起来,拉住文姝,“这两年北昭与东昌交好,与西梁交恶,倘若真得开战,那不就有了你们的罪过把柄?”

    “所以说我不敢接。”文姝揽住钟岄的肩笑道。

    “那你有何顾虑?若真因为这事,大可推了就是,何必来找我?”钟岄不敢放松,将文姝的手拉下问道。

    见钟岄明察秋毫,文姝笑意愈浓:“只是那郭老板说,这批矿产的背后是位大人物,断言此趟行商西梁不会出任何问题。还说郭氏商队行走西梁与北昭之间有一条方便且隐蔽的小道,只要文家商队跟着他一路走过去,卸了货再走回来,所得盈利可四六分。”

    “所以你便答应了?”钟岄惊呼,文姝怎么看也不是见钱眼开的主,她不相信文姝会为了巨利将文家商队置于险境。

    “他都已经六十多了,对着我一把鼻子一把泪说这几年因为北昭商人的身份,与西梁生意难做,郭氏商队没有生机了。求我看在他当初与我爹一同走商,还有几次劳什子救过我爹性命的事迹上,帮他郭氏商队渡过难关。”文姝哭笑不得。

    “所以你便答应了?”钟岄又问。

    “我爹娘当初过世的时候,我连他的人影都没看见,怎么会承他的人情,信他那劳什子的救人话术?”文姝嗤笑一声,“我只是好奇。”

    “如此富贵险事,究竟是何大人物,能保证这批私铁平安运到西梁,还有运送商队不出事的。”

    “所以,你便答应了?”钟岄蹙眉重复。

    “你就不能换句话?”文姝失了耐性,揉了揉钟岄的脸。

    “你不会是想搭上那位大人物吧?”钟岄一眼看穿了文姝的心思。

    文姝认命般牵强笑笑:“这一年我在东昌找遍了,都没有找到文逸。沈沨帮着在北昭找,也都已经寻到了平州,若那位真是位大人物,我便可以求他扩大对文逸的寻找。”

    这两年来,文姝始终不相信文逸无迹可寻,世人皆知文家商号文老板失踪的兄弟是文老板的心结,如若有谁找到了他,那便相当于搭上了文家的半壁江山。

    但文逸始终杳无音讯。

    钟岄看着文姝一阵心疼,叹了口气:“所以你便答应了?”

    “我不会将我家商队牵扯进来。”文姝信誓旦旦道,“我前段日子新招了一批练家子,大概有百十来号人,还没有去州衙造册,算是文家商队的籍外人。我打算带他们去。”

    “回来之后郭老板会与我在禹州分利,届时那位大人物也会来。我便趁机与其攀交。”

    钟岄明白文姝心里一旦有了主意便不会改变,来覃临与自己商量只是有些拿不准,便道:“若你害怕,届时我陪你去禹州给你撑撑场子。”

    文姝闻言欣喜:“那便多谢你了。到时候我得好好犒劳你。”

    钟岄却喜不起来,拉住文姝的手:“你得答应我,这次走商不能逞强,要平安回来。”

    “你放心,我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