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莫敢辞

第十六章 大婚之日

    第二日,皇上直接下令罢朝三日,原因不明。

    可消息灵通的权贵大臣们很快都知道陛下遇刺了,且刺客极有可能是后金人。

    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除开一些怕死的权贵担心后金刺客拿贵族开刀,许多大臣都对后金此番行动的目的更为担心。

    这些年后金实力越发强劲,在边境频繁扰乱,狼子野心显露无疑。另一边雍州还在与蒙古蛮夷兵戈相见,若是再与后金开战,大楚北方的战乱就近在眼前了。

    一些大臣不免打上了迁都的主意。

    迁都一事并不是王振先起头的,多年前,先帝还在世时,就有大臣提出迁都,且同意的臣子占当时前朝的十之六七,但当时遭到了宗室的强烈反对,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这事说到头来,还是前朝权力的拉扯。

    大楚经营多年,南方相较于北方更为安定富庶,也导致科举与举荐的官员大多出自南方。南方乡绅权力大,朝廷难以管制,这些皇上也心里清楚。若是迁都南方,说不定能对南方乡绅有所压制,可皇上与宗室更担心去了南方,反而被南方那些乡绅官僚架空。

    更遑论大楚皇室朱家乃北方氏族,迁都固然有好处,但还不至于让朱氏皇族安心落意地抛下北方的根基迁去南方。

    但这一次官员们想迁都的欲望显然要比当年强烈得多。

    因为后金一旦突破山海关,从入关到平京,一路上可以说是如履平地。

    架不住平京这些官家权贵中还是怕死的人多,皇上罢朝也阻挡不了折子源源不断地往宫里递。

    有恳请皇上考虑迁都的,还有请皇上加强龙门天关和山海关兵防的,还有一些将军请征,望皇上准许他们前往守关。

    只是这些折子入了宫,便没了消息。

    众臣摸不准是皇上压根没看折子,还是对他们的折子有异,不肯准。

    好在九千岁大喜前夕,送往山海关的粮草终于从江南运过来了。

    皇上甚至顶着脸上还未养好的伤现身城门,九千岁也随行在侧,领着一众大臣为送粮军风光送行,声势浩荡,前来一睹圣颜的京中百姓也不少。

    楼疏混在人群中,也看着这一幕,君臣同乐,百姓祥和。

    可这盛景下的腐肉早已烂透了,平京外的任何一片属于大楚的土地下,都埋葬着贫苦百姓的尸骨。

    而这些,城楼上那位还沉浸在天朝盛世美梦中的皇帝却丝毫不了解。

    楼疏冷眼看着皇上那笑容满面、意气风发的脸,带着傅承的长子傅宇平转身离开。

    在城楼一展雄风的陛下龙颜大悦,甚至心血来潮提出要去王振的府上观礼。

    转眼就到了九千岁大婚之日,楼家也收到了皇后的帖子,因此也赶着点上了马车。

    马车上,楼望月有些紧张地抓着袖子,一向话多的她竟然从上了马车开始一句话没说,楼夫人苏氏抓住她的手,手心下的小手冰冰凉凉的。

    她只好安慰女儿,“月儿,别害怕,有娘在呢。”

    看着女儿没什么血色的小脸,楼疏正色道:“别怕,你傅叔叔的两个儿子就在马车外面,他们二人武功不俗,定会将咱们母女平安带出去。”

    “那……那爹爹怎么办?”

    “你我有你傅叔叔跟着,不会有事,重要的是你,万不可让人察觉。”

    楼望月抿抿嘴唇,小声道:“知道了,爹。”

    下了马车,楼疏给守在马车旁的傅承使了个眼色,这才领着妻女往府里走去。

    站在门口迎客的管事先看见了楼疏,笑着请他们入府。

    楼疏客气地朝管事颔首,一行人往里面走去。

    刚过月牙门,就有侍女上前来请女眷往花厅去。

    到了花厅外,苏氏远远就见嫂嫂李氏和侄女苏敏真,倒不是她眼神多好,而是以她兄长的官阶,李氏和苏敏真只能坐在离门口不远的位置。

    苏敏真自从上次从楼府回去,就和母亲挨了祖父的训斥,这段时间她也不敢出门,就一直待在家里。

    听她娘说,祖父准备为她说一门亲事,对方是户部左侍郎家的嫡次子。

    苏敏真对这门亲事还算满意。

    虽然她觉得户部侍郎的官阶还不算高,但对比父亲的官位来说已经算很好的,她知道自己能攀上这门亲还是看在祖父的面子上。

    况且侍郎虽然只是正三品,但这位户部左侍郎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还是内阁文华殿大学士,他的妻子是英王的嫡女,还是本朝唯一的郡主。

    而英王是当今陛下唯一一位还在世的叔叔。

    正走神着,突然外面传来脚步声,苏敏真下意识去瞧,这才看见苏氏和楼望月。

    她母亲也注意到了,但想起公公在家对她的叮嘱,李氏没站起来迎,更是假装没瞧见她们。

    但她不去瞧,其他夫人小姐们却看见了,花厅里顿时沉默起来。

    苏氏像没意识到似的,领着女儿上前给几位有诰命的老夫人行礼。

    户部左侍郎的夫人寿阳郡主率先笑着招呼她们,语气自然:“许久不见,楼夫人反倒比之前更显年轻了。”

    苏氏谦虚道:“郡主谬赞。”

    寿阳郡主又看向楼望月,面露惊讶道:“这莫不是楼小姐?我记得上次见时还是个总角丫头,没想到已经长这么大了。”

    楼望月恭恭敬敬俯身:“望月请郡主娘娘安。”

    寿阳郡主感叹般开口:“瞧瞧,真是岁月不饶人……你们二人也别站着了,望月,来我身边坐吧。”

    这话一出,花厅里的夫人们顿时面露异色。

    楼望月知道寿阳郡主并非有多么喜爱她,她记得之前偷听父亲议事,谈及户部左侍郎为了给王爷岳父祝寿,私下挪用了户部的公款,结果事后却填补不及,为此曾拿御赐之物典当换取银钱。

    然而御赐之物不许典当、不许买卖,一旦被发现就要掉脑袋。

    巧的是他典当的当铺就是楼家开的,为此这位左侍郎还请她爹吃了顿饭,她爹虽然将物品送还,却和他打了条子,相当于楼家手里捏着他的把柄。

    但是苏氏知道不单单因为这事,还有前段时间他们楼家“自愿”捐给皇上那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平京这些权贵都知道楼家有钱,但一直以来都只有一个粗浅的认知,这次这一千五百万两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楼家的实力,这才不敢小瞧楼家。

    楼家在一天时间内就能拿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这些人就以为这对于楼家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苏氏知道,多亏老爷早就料到此事,才提前让管事将北方产业中能拿出的现银全部送到平京。

    不过,这些人误会也好,她也不会解释。

    说得多了反而更让人惦记上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