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莫敢辞

第二十章 攻城,守城

    有大臣突然出声:“平阳侯,不是早就死了吗?”

    声音不大,在安静的御书房内,却清晰地让每个人都能听到。

    王振面色一沉,正想说什么,就听皇上疑惑地问:“平阳侯死了?”

    王振上前一步,解释道:“陛下,平阳侯……确实死了。”

    皇帝皱眉,面露不悦,不解道:“何时死的?朕为何不知道?”

    “陛下可还记得十年前平阳侯年底回京述职,离京途中被蒙古细作袭击,受了重伤,但还未来得及回到雍州就死了。当初锦衣卫向老奴说了此事,但那时您正为太后娘娘侍疾,老奴担心您的龙体康健,这才一时忘了。但平阳侯的亲眷竟多年未上奏表……”

    这是想将错处都赖给平阳侯府的家眷了。

    “那如今据守雍州的人是谁?”皇帝不耐道。

    兵部尚书忙道:“回禀陛下,似乎是如今还是世子的平阳侯嫡长子。”

    他说罢,余光看了一眼王振。

    当年平阳侯死的时候,他作为兵部右侍郎,写了一封折子告知陛下此事,他也以为陛下早已封平阳侯世子即位侯爵,如今陛下却说他不知此事。

    想到这里,他心里明白,怕是王振当时故意压下了消息。

    御书房又一次安静起来,突然,“啪”的一声尖利的声音,王振面白无须的脸被打偏过去,不消片刻半边就红肿起来。

    他当即跪下来,“陛下……”

    “王振,朕的好奴才,你怕不是想爬到朕头上来?”

    王振冷汗直冒,十年前的事他做的并不高明,若是没人提及,依陛下不爱打理朝政的性子根本不会想到。但如今被人说出来,陛下不傻,立刻就能想通其中关节。

    人并不是他杀的,但当年平阳侯来京,他拉拢不成,平阳侯此人甚至在他面前装傻,于是他才一时恼怒,知道人死了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告知陛下,时候一长反而更没法开口。

    因为一旦开口,陛下就会知道他一开始刻意隐瞒。

    他半边脸烧灼疼痛,嘴唇动了动,喏喏不敢开口。

    皇帝怒气不消,他不在乎一个死了十年之久的臣子,但却容不得地下之人的欺瞒,此事简直是在挑衅他作为皇帝的威信。

    然而此时他却无暇追究,转头对兵部尚书道:“拟旨,封平阳侯世子为平阳侯,令其立即领兵,解我平京之困。”

    兵部尚书连声称“是”。

    癸卯年五月十六,盘踞大楚辽东以北的后金攻破山海关,包围京城,平京危矣。

    五月十七傍晚,迎着太阳将落未落的霞光,没能等到楚国皇帝答复的努达真下令攻城,于是步兵开道,弓箭兵架阵,半城烟沙,兵临池下,卫吾军统领潘老将军站在北安门的城楼上,举着千里镜,望着远处扬起的沙尘,脸色沉沉,眉峰紧皱。

    一旁站着一名中年将领,是潘老将军的副将。

    “将军。”副将忐忑不安地开口。

    潘老将军放下千里镜,露出花白紧蹙的眉毛,白鬓银须随着一阵风扬起又落下。

    “宫里如何说?”

    副将道:“让我们拼死守城,说已经派驿使加急送信,撑过三日有机会能等到援军。”

    “荒唐!”潘老将军愤道:“陛下莫不是要调附近州府的卫所过来?”

    “应当……应当是。”

    “若是将周围州府的兵马调来,敌人趁虚而入,拿下周围的州府,那平京才是真的孤立无援了。”

    副将担心道:“那将军,我们,可能守住?”

    潘老将军垂坠眼皮下的眼睛峥峥地盯着远处,这位曾经驻守大同镇二十多年,如今统领卫吾军的保皇派老将坚定道:“守至身死之时,莫忘了卫吾军的职责,务必保护皇城和陛下的安全。”

    顿了顿,他接着道:“副将,传令下去,准备迎战!”

    副将脸色一变,“竟……竟然这么快就来了?!”

    “昨儿个那封信陛下没回,我就已料到近日必有一战。”潘老将军道。

    后金步兵们驾着铜盾,摆着军阵一步步朝城墙走来,潘老将军紧盯着敌军的步调,对方一进入弓箭射程内,他便挥旗下令放箭。

    如雨般的弓箭射出,一阵阵轻悄的箭鸣声在耳边响起,然而这些箭却穿不过敌方的铜盾。除了短暂放缓了对方的行进速度,甚至都没能让对方损失一兵一卒。

    副将在一旁看得直皱眉头。

    “将军,敌军列阵不破,弓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潘老将军抚着胡须说:“老夫知道,此番只不过试探一二。一会儿敌军准备渡护城河时,再放一轮箭……”

    话音刚落,他眉头一竖,大喊:“当心!”

    敌方的箭雨随着他的声音飞向城墙上,守军们挥舞着手上的刀枪抵挡。

    然而伴随着箭落在城墙上,连声的惨叫响起。

    挥刀砍落眼前的箭雨,潘老将军回头,就见几个守军身上中箭,或肩膀或腿,甚至还有人伤在腹部。

    看着眼前的场景,他不由得气血上涌。

    敌我将士实力悬殊,此战得胜,希望渺茫……

    正当他眼前发黑之时,楼下传来声音。

    一名负责守着城门的卫吾军校尉爬上城楼,欣喜喊道:“将军!将军,朝廷来人了,您快来看看。”

    潘老将军不解,他嘱咐副将时刻注意敌军的动向,便下了城楼。

    城楼下,潘老将军一下来就瞧见在此等着他的苏老太爷,身后还跟着工部的两位侍郎,还有几个他不认识的人,其中甚至还有一个西洋长相的洋人。

    苏老太爷上前来,“潘将军。”

    潘老将军回礼,“苏尚书……”

    苏老太爷为他引荐,他这才知道后面跟着的几人是军械局的人,而洋人则是朝廷招来的军械师傅。

    潘老将军疑惑地问道:“苏尚书,不知几位来……”

    苏老太爷笑道:“潘将军,老夫可是带了个好东西来!”

    说着,他介绍起那位洋人来。

    “这位是黄安伦黄大人,他可是我朝军械局的座上宾,此次我给你送来的好东西就是这位黄大人督造的。”

    被提到的那位洋人黄大人淡然一笑,骄矜地朝他们点点头,顶着一副金发碧眼的模样,张口却是标准的中原话:“潘将军,久仰大名。”

    潘老将军半生驻守大同镇,他并非平京勋贵出身,驻守边关多年也没有获得什么值得光宗耀祖的功勋,在外庸碌半生,在平京一众大臣中也并不显然,这位黄大人的“久仰”显然可信度不高。

    城楼上正严阵以待,他并不想在此过多耽误时间,他表情严肃,正想说什么,旁边苏老太爷道了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