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徐行录

第十二章 人生哪能多如意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是挂在陈允正将军府正厅里的一副对联,但让人奇怪的是,对联里的“事”字却只有半边,看起来就像是写错了一样。

    秦百川驻足在这对联前许久,也没有想明白。

    那对联上的字苍劲有力,一看就是书法大家的手笔,怎么会连秦百川这种十二岁孩子都会写的“事”字给写错呢?

    “你是不是也以为,那个‘事’字写错了?”

    原来是进宫奏报任务的陈允正不知何时回来了,就站在秦百川的身后,见秦百川看着那副对联入了迷,便没有打扰。

    “你为什么会说也呢?”

    “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秦百川回头瞥了一眼陈允正,又转过头来盯着那“事”事字,却依旧看不明白其中的奥秘。

    陈允正缓缓走到秦百川身边,叶抬头看着那副对联,缓缓说道:“这对联是武老送的。”

    “关于那半个事字,我也问过武老是不是写错了,当时他并没有回答我,只是让我自己去想。”

    “我也是在后来遇到了某些事儿,才明白了这半个‘事'字的含义。”

    秦百川好奇的转过头:“什么事儿?”

    陈允正低下头,看着那已经被换过的新的桌椅,陷入了回忆。

    原来在陈允正刚进入红甲军第五军不久的时候,曾接到过一个很小的任务,抓捕一个小偷惯犯。

    在仙迎城内有一个小偷,偷过很多人的东西,一开始也只是些吃的穿的,因为东西少且并不贵重,倒也没有人说什么。可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开始学会偷些钱财了,且数目该越来越大,众人没有办法只好报官了。

    这种小任务本来轮不到红甲军管,派出仙迎城府尹的巡捕就可以很快破案了。

    但当时陈允正作为刚加入红甲军不久的新人,需要完成这些小任务来积攒军功,只有这样才能换来真正上战场的机会,所以他被安排成为了临时巡捕,和府尹的巡捕们一起破案。

    任务本身的难度并不大,陈允正并没有花费多久的时间和精力,就将嫌疑锁定在了仙迎城北郊的一个乞丐身上。

    可当他找到乞丐时,却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在一个破旧的城隍庙的一角,乞丐正在陪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三五岁的小男孩一起看书,乞丐的身上穿得衣衫褴褛的,但那孩子身上却相对比较干净。二人有说有笑的,宛如一对亲父子。

    而当那乞丐看见陈允正的衣着之后便猜出了陈允正的身份,但是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把手在身上擦了又擦,直到确认干净之后,这才温柔的摸了摸孩子的头,让他自己看会书,他要去见一个朋友。

    陈允正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并没有选择打扰。

    随着陈允正来到城隍庙外之后,乞丐才告诉了陈允正实情。

    那孩子并非他所生,而是他在庙外捡来的,只有四岁半。起初他以为是哪家孩子走丢了,可在城隍庙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认领,无奈这才让孩子跟着自己。

    乞丐还说,本来如果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话,偷些吃的穿的,能够活得下去就行了。但孩子还那么小,总不能跟着自己吃馊饭穿破烂吧。

    他从不允许小男孩偷任何东西,但会强迫小男孩吃他用偷来的钱买来的东西。而且,他有空了就会教小男孩读书写字,希望他能明辨是非黑白,长大了能有出息,不要和他一样。

    陈允正听得很是震惊,继续询问之下才得知,乞丐家原本是世代为官,只因为在当年那件事里站错了队,才被贬为庶民流放北境了。

    而北境的环境太过艰苦,不久之后就只剩他一人存活了,他是为了遵从父亲遗愿,才将祖祖辈辈的灵位以及他父亲的骨灰从北境带回王都葬下,而这一路上便是靠着乞讨才撑过来的。

    当然,故事很感人,就连陈允正都被感动了。可国有国法,大乾最看重的就是律法。

    于是陈允正还是按照大乾律法将乞丐给逮捕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逮捕他,让他遇到别的捕快的话,可能就不会那么好过了。

    陈允正最后问了乞丐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养这个孩子,还教他读书写字?因为他如果不养这个孩子的话,他可能完全不会因为偷盗钱财而被抓。

    乞丐那时候的回答,让陈允正一直记到现在,也将会记住一辈子。

    他说:“我虽然是小偷,但我希望他不是。他还那么小,还有更光明的未来,我又怎么能让他堕落至此呢。”

    乞丐在牢里被审问了之后,便再次被流放到了北境,且永世不能回王都。小男孩则是被陈允正带回了红甲军,拜托了较为宽裕的同伴家里代为抚养。

    那孩子姓何,叫何遇。

    何,便是乞丐的姓。

    后来,那孩子不仅顺利长大成人,还出色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成为了红甲军预备军团里的一员。

    而陈允正以及红甲军第三军里的人都待他极好,将他当成亲弟弟一样看待。

    可惜,在后来的一次战争中,由于缺乏人手,预备军团也被派去打仗,而他则被征调作为先锋营里的一员,跟陈允正一起赶赴战场,最终死在了战场上,死在了停战号角吹响的那一刻。

    据说那晚,在遥远的北境,有个乞丐望着星空放声大哭,然后从城楼上一跃而下,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何遇。

    为何要相遇?为何不相遇?

    直到故事最后的部分,秦百川才知道,为什么当初陈允正在讲那个死去的士兵时,会满脸遗憾和悲戚了。

    讲完以后,陈允正便离开了,临走时取了一壶酒三个酒杯。

    秦百川仍旧在看那副对联,但这一次却不再那么迷茫了。

    “世间之事,十之八九不能尽如人意,余之一二却无人与之说起。所以,世间万事若能有一半的称心如意,便已难得。而那半个事字……”

    “并没有错。”

    秦百川终于领悟了这幅对联真正的含义。

    但,对联始终只是对联,贴在墙上它也还是一副对联。

    哪怕能理解了对联的意思和意义,当需要真正去面临困境之时,却又没有几个人会想起这么一副对联了。

    大道理谁都说自己懂,可真要执行起来却并非那么简单。

    比如秦百川。

    这不久以后,在与太子殿下的交锋之中时,秦百川无意间知道了今天在御书房内乾王、太子以及二皇子三人的对话,了解当年全村被屠的真相。

    那一瞬间中烧的怒火,摧枯拉朽搬的便将这副印在骨子里的对联给烧得一干二净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