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开创盛世大明

45章:孤这么优秀?

    朱元璋和朱标面面相觑,互相瞅了瞅:

    “喜...喜从何来呀?”

    朱雄英面不改色,深情的看着老爷子:

    “喜从父亲的一片爱民之心,父亲的一片仁德之心,一片炽诚之心而来!

    如果有可能,朱雄英这会儿真想挤出两滴眼泪:

    大明如此储君,皇爷爷幸甚,大明幸甚,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

    朱标这会儿都懵了:孤...难道...孤真有这么优秀吗?

    朱元璋也愣住了,低头沉默了半晌,终于吐出了一句话:

    “你...你比咱,比你爹适合当皇帝!”

    “嗯?”朱雄英顿时生出了和朱标一样的心思:难道我这么优秀?难道...老爷子要撂倒父亲,再禅位于我?天爷呀....我还没准备!这这这,让人如何担当的起:

    “孙儿实实担不起皇爷爷的夸奖...”

    “不!”朱元璋看朱雄英一副得瑟的样子,恨不得踢他两脚:“咱是说,你这个不要脸的劲儿,咱跟你爹都比不了!”

    “哈哈哈”看着朱雄英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朱元璋大笑出声:

    “走,小皮猴子,折子批的差不多了

    跟咱出宫溜达溜达!”

    说完咧着大嘴就出了勤政殿。

    拉着朱雄英的手,趁着回东宫换衣服的空当,朱标倒是很高兴,开始对朱雄英上纲上线:

    “你方才说的不错!”

    “孤的命苦哇,大明的担子在孤的肩上,江山社稷、九州万方...再到茶米油盐,孤...”

    说完看朱雄英没有捧哏的意思,默默叹了一口气,自己给自己捧:

    “孤虽然时常对你耳提面命,但孤着实没想到,你竟然能体会到孤的一片苦心之万一,虽说不多,但依你这个年纪,也算尚可!”

    朱雄英看着朱标在这得瑟的凡尔赛,眼睛都快翻出眼眶了:这还要不要脸,你这话让老爷子听见,非揍死你....

    ......

    “爷,这会儿您怎么回来了?可是公务不忙?”

    刚赶到东宫,吕氏就迎了出来,有些意外的问道:

    “这半不晌儿的时候,爷可是乏累了?妾给爷更衣...”

    说完扭头吩咐:“准备些茶水,给太子爷解解乏!”

    “爷,晌午可有想吃的?妾着人做”

    朱标笑着打断她:

    “不用那么麻烦,父皇要出宫走走,着孤和雄英随驾,孤回来换身常服...”

    “见过母妃!”

    ......

    前几日刚下过一场大雨,出了宫门,整个应天府就跟新的一样。

    蓝天、绿树,空气清新的带着点儿甜香,闻上一口就心旷神怡,仿佛回归了大自然。

    “哇!”朱雄英上蹿下跳,伸着手臂拥抱着蓝天,他在宫里被圈坏了:

    “皇爷爷,我已经闻到了野外的气息!真好”

    朱元璋纳闷的摇了摇头:

    “野外有什么好的?大粪?蚊子?还是山贼?”

    ......

    一路走来,大家伙儿都在开心的忙碌着,大车小马的拉着驮着粮食,百姓的脸上都是一种得意洋洋的喜悦,那是丰收的味道。

    朱元璋也是笑的见牙不见眼,一路上不管认不认识,碰上谁都热情的打着招呼,仿佛那些粮食是他的一样。

    百姓们有粮食吃他比谁都高兴,毕竟全家的遭遇是他永远的痛。

    不过看着百姓们丰收,朱元璋心里又活泛了:他老想着收拾纳哈出,只是最近几年一直不得闲工夫.....

    一行人走走停停的到了夫子庙,今日不是庙会,但是夫子庙作为首都的经济中心,说书的唱曲儿的,平日里也热闹非凡。

    甚至还有舞狮子和表演变脸儿的民间班子,在道路两边表演卖艺。

    叫买的叫卖的,敲锣的打鼓的一股脑的声音传进了朱雄英的耳朵。

    “扇面,画扇面喽!客官您来把扇子?”

    “胭脂,卖胭脂喽!这位老爷,一瞅您就是个疼媳妇的,给夫人带个胭脂吧?”

    “包子,热气腾腾的包子!吃一个半年不饿喽”

    “大爷~来玩儿呀~”

    朱元璋最关心的就是米价、粮价、布价和肉价。

    所以一行人兜兜转转来到一个肉铺面前。

    肉铺的老板看年纪有个四十上下,五大三粗显得颇为健硕。

    满脸的横肉上挂着络腮胡子,光着膀子露出浓密的护胸毛,只是在裤子外边套了个蓝色粗布的围裙。

    眯着眼正坐在肉案前打盹,手旁边还靠着一根老枣木做的扁担。

    看见朱元璋一行人走过来,穿的都是上好的丝绸,知道大主顾来了。

    赶忙站起身,两把刀拿在手里摩擦两下。

    负责保护的锦衣卫已经隐隐把朱元璋三人护在了中间。

    看着朱元璋背着一只手大大咧咧,实际上暗地里的锦衣卫早已经在怀里拿着军弩对准了这个屠户,只要他有一丝不轨的举动,登时便能射成刺猬。

    屠夫一瞅是朱元璋牵着朱雄英走在正中间,便明白这老头是真正管事儿的人:

    “老员外您上眼,早上刚打的大山彘(猪),上好的肉,您吆两斤尝尝?“

    他是屠户,没有别的买卖人会说话,不过朱元璋倒是不以为意。

    “嗯,不错,是尚好的肉!”朱元璋又伸手摸了摸案子上的肉,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又看向自己刚捏完肉油乎乎的手,拉过常茂,若无其事的在常茂的袖子上面擦了擦:

    “多少钱一斤?”

    “两分钱一斤,您看这块儿,上好的后腿,足有八斤多,您要是要了,给小人一钱五分就得!”

    正在这个时候,被朱元璋牵在手里的朱雄英若有所思的看着肉铺的招牌:

    无忌肉铺!

    朱雄英忍不住了:“你叫无忌?”

    卖肉的屠户愣了愣:买肉还得问名字吗?

    不过毕竟是买主,谁能跟钱过不去,嘿嘿嘿笑道:

    “是,小少爷慧眼,小人爹给起的名字”

    说着又自顾解释道:

    这杀生是小人家传的营生,不能在小人这辈儿断了活计,可小人八字薄,怕经不住,就给小人起了这个名字,无忌,百无禁忌....”

    朱雄英喟然一叹:光起这名儿在大明都够判的了!

    “你姓张?张无忌?”

    尽管感觉很奇怪,但是屠户还是老老实实的回来了:

    “小少爷说笑了,小人姓李,李无忌!”

    朱雄英默然看了一眼老爷子:张无忌的原型小明王韩林儿就是被老爷子暗示...明示廖永忠在瓜步淹死了。

    廖永忠水师出身,他会?没有老爷子的明示,他敢?

    为此老爷子还痛哭流涕,大哭了一场,说要不是这件事还准备封廖永忠为国公。

    这不胡扯嘛,廖永忠那两下子还想封国公?

    看着朱雄英不说话了,卖肉的屠户又转头看向朱元璋:

    “老员外,您吆点儿?”

    朱元璋就是出来问问价钱,没有要买的意思:

    “不买!”

    说完牵着朱雄英的手就往外走。

    屠夫已经愣住了:合着您刚才问来问去,又问名字又问价钱,又看又摸的,到头来您不买?

    当即就要发作。

    朱标无奈的看了朱元璋一眼:卖米的卖面的,这老爷子走到哪问到哪,还一个大子儿都不出。

    挥手打断正要骂娘的屠户:

    “这些我都要了,送到郑国公府上去!”

    说完扭头看向常茂:“嗯?”

    “是!”

    正走着的功夫,前面出现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背着一根木棍,顶上被稻草填满的包袱上填满了糖葫芦,红彤彤的煞是可爱。

    “诶!”朱元璋眼前一亮:

    “那卖糖葫芦的,你给咱站住!”

    “大孙,吃糖葫芦!甜着哩!咱小时候最馋这个啦”

    扭头看向糖葫芦小贩:“你这糖葫芦咋卖?”

    这个卖糖葫芦的倒是有张好嘴:

    “这位爷您真有眼力,算是搂着了,一文钱三串,晌午刚摘的山楂,洗的干干净净...包管您吃的舒坦,吃一串还想吃...”

    朱元璋瞪眼:

    “咋这贵,金子做的?”

    “算了,一文钱就一文钱,咱就给咱大孙买一串,给咱挑个大的!”

    说完一指身后的朱标:“他付钱!”

    ......

    朱雄英看着手里的糖葫芦,思绪回到几个月之前的中午:记得躺在病榻上,老爷子哭着说给自己买糖葫芦吃,如今....

    又看了眼朱元璋:他残忍、暴虐、杀人不眨眼,可是却掏心掏肺,真心实意的对自己好,容不得自己受一点委屈...

    轻轻揽着朱元璋的胳膊:

    “爷爷,有你真好!”

    轻轻咬了口红色的山楂咀嚼着,没有后世的甜,但是心里却仿佛有千万种甜,把糖葫芦举到朱元璋的嘴前:

    “爷爷也吃....”

    朱元璋喀呲咬了一口,笑眯眯的看着他:

    “嗬嗬嗬...”

    午后的阳光,给祖孙二人的身上落下了一层光芒。。

    温呼呼...暖洋洋....

    “啥味儿这么香?”

    朱元璋嘀咕着四处踅摸,抬头瞧见闹市区有一家卖鸭血汤的店。

    这家摊子生意真不错,铺子里的伙计头上扎着汗巾,手脚不停的在忙活着。

    搭着的炉灶下面冒着熊熊的烈火,上边冒着白烟似的锅气,锅里的汤咕咚咕咚的冒着泡儿的翻腾。

    掌勺的师傅也不停的用搭在肩头上的毛巾擦着脸上的汗。

    汤铺子斜对过儿还有一家卖烧饼的铺子,买了饼就坐在汤铺子门口就着鸭血汤吃饼。

    他们两家几乎笼罩了整条街四分之一的生意!摊子前等着排队的人都是乌泱乌泱的。

    朱雄英有些惊叹:“真是繁荣热闹的盛世景象啊!”

    朱元璋嘿嘿一笑,深吸一口气:

    “真香啊!咱最得意这口”

    说着一拍肚子:

    “走了大半晌,肚儿饿了,大孙,跟咱喝汤去!”

    不过朱雄英这会儿却是若有所思:应天府乃至天下这种摊子多如牛毛,也不知道都收税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