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春入浣花村

第十四章 秋季抢收

    第二日,满月一大早便拎着一篮子鸡蛋去看望祖父祖母,他两老人家住在大伯家。

    大伯娘见满月拎着一篮子鸡蛋进屋,面色微虞,可一想到她娘小王氏的赖皮般不地道行事,还是忍不住迁怒于她,心中不快,不发一言,直接黑着脸回了屋。

    满月自知自家理亏,心里觉得歉疚,小王氏不履行承诺轮流照顾祖父祖母,这事满月想改变却毫无能力。到了嘴里的道歉,显得虚情假意,怎么都说不出。

    “小月,来来来,好久没有见你了,好孩子,让祖母好好瞧瞧。”王老太太见满月尴尬的站着,慈祥的给满月圆个台阶,拉着她的手往她屋里去。

    “祖母,这篮子鸡蛋给你们补补,我娘她,您别往心里去。”满月坐在床边,尴尬的开口,歉意道。

    王老太太摆摆手:“你那娘,我知道是个不顶事的,哎,以前也是个利索人,算了算了,不说她了。来,让祖母好好瞧瞧你。”

    满月乖巧的坐着,凑过脸去,笑着让王老太太仔细打量。

    “我瞧着你长高了,也长肉了,可见周家是个好的,没有亏待你,你爹这个女婿挑的好。”王老太太慢悠悠说着,“去了人家家,就不是孩子了,多多孝敬公婆,受了委屈也别一味藏着掖着,你若后退一步,别人不会怜你可怜,反而会以为你柔弱可欺,知道了不?你就记着,祖父祖母就在这,都给你撑腰着呢。”

    “嗯,祖母放心,公公婆婆他们都待我很好,你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满月从兜里拿出准备好的五十文钱,塞进祖母手里,“孙女没有什么孝敬的,这一点点钱,留给你们拿着买点想吃的。”

    “拿回去,拿回去,祖母没有花钱的地方,那篮子鸡蛋你也带回去,当了人家媳妇,别老是惦记娘家,好好过日子。”王老太太将钱推回去,语重心长的说着,“你婆婆现在看着好,若你常顾着娘家,那情分再好也会一点点磨掉的。”

    “祖母,你放心,鸡蛋是婆婆特意准备的,这钱也是和小舟商量好的,而且孙女也不是常孝敬您,难得一次您就别推辞了。”满月不顾王老太太的推搡,将钱直接塞在坐垫底下。

    “你是个懂事的,这样就很好,日子就过得好。咱女人在这世道本来就艰难,要自己立住了,别人也就说不出毛病。”

    “嗯,孙女晓得的。”满月眼眶微微红,这些话本应该是她娘教她的,现下还让老太太操心。

    满月前脚刚走,周有福便带着周舟他们去量地了,手里银钱有限,也就够建个五十平不到的两层竹楼,规划一楼前面做个半开放的台面,在旁边放几个炉子,将食物摆放上面热着,客人在外面便可一目了然。再往里走,分开两部分,左边用来做隔间,隐私性较好,右边做大堂,直接放六张桌子供客人在店里就食,中间用竹帘隔开。二楼起三间卧室,放些木床和衣柜即可,后面再搭个泥房,用来做厨房,院子直接用竹子隔开。

    量好尺寸,算好吉日,周有福等人就去砍木头,再将木头送去张师傅家,等他修成对应尺寸的横梁和承重柱,砍下的竹子片成块,等秋天地里的稻子割了,将地基铺平,才可以真正开始起屋子。

    满月和周舟商量好,小店的前期经营全她负责,周舟照旧回城里做事,这样即便小店不赚钱,周舟还有每月的固定收入,也不至于囊中羞涩。

    二人定好目标,便开始敲定店铺经营的吃食类别,炒菜满月想要速成是不可能的,学起来花费时间太长,码头边已经开了面馆,饭馆和点心店,二人决议做些包子和粥,学起来较快上手,也没有太多花样,主打一个经济实惠。

    周舟开始手把手的教满月做主食素包子、花卷、馒头、烧麦和各种红薯粥、南瓜粥、绿豆粥,豆浆,以及炒萝卜干等小菜和腌制咸鸭蛋。

    包子的馅料和皮是最重要的,揉面需要力气,对于醒发的时间也有讲究,皮的褶子也需要好看。

    周舟将每个细节都讲的清清楚楚,满月每日睡觉前,都在脑子里面过一遍包子制作的全流程,为了练手,家里的主食都改成包子馒头,都全部交给满月,满月每天做完,都追着公婆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满月做出来的吃食外面看着和周舟教的一般无二,但手劲没有周舟大,揉的面就没有他的松软,而且做出来的味道飘忽不定,里面调料的剂量都需要她去自己感受的。

    已经到了九月中旬,田里的稻谷已经金黄的,沉甸甸的快垂到地上,稻子开割了,除了割谷,还要经过打谷,晒谷,磨谷,壮年一般一天能割一亩多地。

    卯时未到,金色稻浪里面,满月穿着长袖,卷起裤脚,头上绑了个草帽,弯着腰,小腿踩在湿润的土里,一手握着一把稻子,一手拿着镰刀,割下一把,堆到稻谷堆上,等堆到小腿高了,便继续堆下一摞。

    满月站起身来,见周舟在最前面不远处唰唰唰的割着,用袖子擦擦汗,又埋头苦干。

    那边周有福和周氏用一张半斗,用力将割下的稻谷在半斗上拍打着,直到稻谷上面的谷粒全部掉落在半斗里面,剩下的稻谷晒干就是稻草了。

    稻田里面,除了满月一家,其他乡里乡亲也都在地里,全家出动抢收稻谷,生怕刮风下雨将熟透的谷子打落在地。一些外出干活的青壮年都一一归家,粮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这时候学堂、店铺、饭馆都会关门,让大家回家抢收。王二贵父子三人也归家了,但满月每日都耗在田里,回家还要洗衣做饭,一有空倒头就睡,抽不出时间来去探望他们。

    一家四口一天割了两亩地,连着干了五六天,一家四口戴着草帽,被晒得黝黑发亮,都瘦了一圈,才将田里的稻子全部收完,后面还需要给稻谷脱壳和晒干。

    收完了稻子,侧边屋子里堆满了半人高箩筐的稻谷,接下来就要晒了,少些的在家里用竹席类似的垫子在院子里晒,多的需要去村子里的晒谷场排队,将稻子铺平在地上,没有阳光了再收回家,稻子里面会掺不少沙石,做饭的时候必需多洗几遍,不然一不小心就会吃到石子。干了十来天,一家人才总算歇口气,稻子已经全部晒干,接下来便脱壳便不用着急。

    收完稻子,休息了一天,周家又开始掰玉米了,几亩玉米地,也都熟了,满月爱吃新鲜的玉米,软软糯糯的,一口下去全是玉米香,周氏见她爱吃,每日早上煮粥的时候都给她煮了两根,给她回来吃。

    等周家秋收结束后,已经十月上旬了,王二贵田不多,割完家里的稻子,便帮着他大哥割了,还给了兄弟两一贯钱,算他们替他赡养父母的费用,兄弟几个没有因为小王氏的事而产生隔阂,反倒怜惜王二贵。收完稻子,王二贵本想看看女儿,见她日日在田里抢收,脸上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便放心回城了。

    天气凉了后,赵掌柜果然派了人来请周舟和满月回去,满月虽然不舍得这份差事,也只能拒了,家里要修屋子,前前后后一堆杂事什么的都需要人。

    新的竹屋,在入冬前总算搭好了,满月的家当也早就见底了,还是周有福他们贴了三贯钱私房银子,才将里面的一应物品买齐全。

    新屋离码头较近,就五十米左右,竹屋的正对着码头,正门前面的台面用半人高,是用横木板撑起来的,上面用一根斜着的棍子撑竹帘,夜里将棍子拿掉,里面再用硝子关紧,别人便不来了,后面被满月全部用竹子围起来了,有些死了的满月又补种了好几次。

    积蓄用光后,在满月明显压力大了,生怕生意赔了,让公公婆婆赔了老底。

    周舟在码头建新房的事情已经在村子路面传开了,村子不大,一点风吹草动乡里乡亲都知道了。

    那家里有点闲钱的,心思活络的,见周舟不在村子里起房子,却在十几里之外的码头,估计是瞧着那边过往的船越来越多,一天比一天热闹,也私底下去打听,一问才知道,那边靠近码头的田要十五两一亩,给他吓了一跳,要知道村子里的良田也才四五两一亩,何况码头边的却是荒田,有这钱他可以在村子里买三亩多良田呢,便直接打了退堂鼓,私底下和别人嘲笑周家人傻钱多。

    小王氏听说周家冤大头花了十几两买个荒田,暗暗得意,和田秀兰嘲笑周氏一家子蠢蛋,被人忽悠买了个荒地,还当宝似的放着村里的房子不住,要去外面折腾,就是要把家底败光了。

    田秀兰自从知道满月从城里被饭店赶回来了后,笑了一整天。婆媳两近来觉得最近天也蓝了,草也绿了,心情也舒畅了,还特意掏了家底,去买了条肥肉来庆祝这好消息。

    周有福问了几个算命的,挑了个好日子,周有福夫妻二人一天到晚地里忙不过来,搬新家这日也没有告知亲朋好友,让满月带了个新梯子便搬进去了。

    周舟最近也得不了空闲,怕满月一人害怕,问了日子,夜里过来陪着满月,等满月五更天起来做早食,又匆匆忙回饭店了。

    准备了几个月,满月第一日还是有点手慌脚忙,在厨房里面点了三个炉子,烟味呛得她直咳嗽,等灰碳着了,满月将炉子提到门口边上,当时特意留了炉子的位置,又将昨晚睡前泡好的白米、小米和绿豆,又洗了一遍,放入三个圆砂锅里面,加满水放上去煮着。

    又将桶里倒入面粉,一边搅一边加入温水,等面粉成絮状便可以揉了,一直将面团揉均匀揉透后,然后拿盖子盖上发酵。这个时候满月便开始调馅料,加入姜和一斤肉一起剁碎,用勺子仔细校好调料放进去,再倒入除腥的料汁,混合均匀,将肉分为四份,又将家里带来的萝卜干,酸菜,笋干剁碎炒了,打算做鲜汁肉包,素馅萝卜包,酸菜肉包,还有笋丁肉包,又洗了把韭菜放干水,炒了五六个鸡蛋做了个韭菜鸡蛋包。

    面差不多发好了,满月拿了一半又揉了一遍,等气都拍完,将面分为两份,取了一份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剂子,手里快速包着,为了便于区分,几个包子的形状满月都做了区分,肉馅的包成圆形褶子,素馅的做成柳叶状的穗麦包,掺肉的包成三角状,满月怕来不及,先包了一部分,见绿豆粥已经粘稠了,端到台面上的草垫上,又赶紧用炉子蒸上四五屉包子,又做了一大盆炒酸白菜当粥的配菜。

    天微微亮,满月将剩下两个炉子封了,留了点缝隙,将粥热着。把门帘拉开,瞧了眼外头,旁边的面馆已经开门了,饭馆做的是午晚食生意,其他茶馆,店铺还关着,码头停了一两条船,已经有卸货船夫在来回搬运着箱子了。

    满月将自家店铺的幌子挂在门口,上面特意请王之安提的字,“周鲜包子铺”,满月不识字,怕客人不识得,便在王之安帮忙,在字旁边,画了些包子和粥通俗易懂的图案。

    包店铺的香味渐渐飘出来,旁边的面馆已经坐了些人了,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多少人,偶尔有人路过看了一眼,满月刚想吆喝一声,人就走开了。

    包子蒸熟了,满月只好把炉子都封了,留着一点余温着,日头已经完全出来了,码头上人渐渐多起来了。

    满月心里暗暗着急,扯了扯嗓子,对着码头上吆喝着:“肉包,肉包,新鲜的肉包,三文一个……肉包,肉包,新鲜的菜包,一文一个……”

    吆喝了一会,满月喝了口水,继续吆喝着,虽然无人问津,但听见声音的还是会往这边看一眼。

    隔壁生意没一会也冷清下来,满月见一艘大船停了岸,岸边马上有人跑过去卸货,旁边面馆的伙计,跑到码头上吆喝:“宽面,细面,正宗的羊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