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崛起

第七章:米肠和肉粽子

    米婆婆做的米肠,杨康吃过一次,也是皮山河请客。那是他第一次吃,用的是糯米做的,里面包了大枣,肉冻,还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反正就是很好吃。

    米婆婆家的米肠和肉粽子都是事先包好的,她的小店布置的特别干净,客人一离开婆婆的儿子大宝就拿着抹布,端着清水过来清理桌子上的残渣和油腻。

    杨康他们三人坐的正是一桌刚离开的座位,一共四把椅子,大宝挺麻利的。刷刷刷记下就清理干净,皮山河点餐,要了三份米肠,是个肉粽子,一只烤兔肉,还要了一碟果脯。

    水没有要茶水,要的是白开水,一大壶也就一文钱,由于都是事先包好的。米肠和肉粽很快就上齐了,皮山河先拿了一个肉粽,用力扯开,只咬了一口。筷子是用竹子做的,很干净,皮山河夹了米肠,一口下去,被大枣核磕着牙了。

    杨康也先拿肉粽子,包肉粽的是箬叶,是一种箬竹的叶子。它特别宽大,叶子洗干净后,晒干用来包粽子特别合适,龙溪当地有许多箬竹。每年第一场雨后,大家就会一起到箬竹林子里面挖春笋,嫩嫩的笋尖,用滚水滚过,特别酥脆香甜。

    把箬叶撕开,杨康用筷子从整个粽子上夹掉一块,塞入口中。也许是肉粽的原因,还有些油腻,里面的肉丁肥瘦相间,一口下去真是软糯味香。下课后已经很晚,正是饿了,他几筷子就吃完一个肉粽。

    另一边皮山河虽然牙齿被磕到,他的速度一点不慢,只见他两只手不停。一边剥一边吃,筷子也没有闲着,杨康才享用了一个肉粽,他已经把米肠吃完,粽子也吃了三个。

    “哎呀,真是饿坏了,今天夫子教的东西太多了,我的脑子都忙不过来了。还是你们两人聪明,不像我。以后两位兄台可要照顾小弟,作业帮忙一下。”。

    杨康是个明白人,立刻回复:“皮兄,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看为兄的。”。

    另一边的骆轩就有些古板了:“皮兄,学问事自己的,你怎么可以抄作业呢?这不是君子所为,不过我可以指导你学习,我们互相监督如何。”。

    皮山河一听,眉头一皱,不想搭理他,也不点头也不摇头。杨康赶紧拿起一个肉粽子就塞到骆轩手中,“骆兄,岂不闻孔夫子的《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言’。”,骆轩直接愣住了,《论语》中确实有这一句,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教导。没想到自己的同窗竟然也知道,其实这还是前世的杨康总在吃饭的时候说活,他文学系的朋友就用孔子的话教育。他就去查了这句的出处,正好用在当下。

    米肠不易消化,三人没有多吃,餐后的果脯是在杏子特别酸的时候摘下,晒干撒了糖霜的。吃完后,再喝几杯热白开,就不用担心积食。

    “杨兄,你已经开始学习孔夫子的《论语》了?不知你读到哪一篇,我们可以探讨,互相学习。”。

    “骆兄,《论语》我也就知道这一句,这不正好用在此处。我今年我们是不会学的,至少也要把《千字文》的释义全部理解,夫子才有可能教导我们。”。

    杨康可不想讨论,毕竟《千字文》才刚刚背诵好,他需要巩固。吃完饭,三人喝完茶水,吃了果脯。

    其实刘夫子在《千字文》之后,已经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声律启蒙》来教授童子们,当然不是单单教授如何写诗句,还要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姓氏,选了《百家姓》掺杂其中。

    杨康穿着自己的已经露出脚趾的鞋子,快步往家里走,他打算教母亲做抄手。他们所在的杨柳镇上还没有卖抄手的摊子,他正好会一种鲜肉抄手,所有的材料镇子上都有。

    “母亲,我回来了,鞋子破了,帮我补一下。”,王璇真围着灶台,烟囱已经开始冒烟,闻着味道。今晚的晚饭应该是黍米饭,野菜汤,嗯还有一只鸡?

    杨康在矮凳坐下,把破了洞的左脚上的鞋子脱下,麻布鞋子真的不禁穿。每日进学,他都要走十里地,要翻过几道矮坡,过一条河。

    路上的石子,土块,杂草很多,他要躲避,速度就快不了,只有好到镇子才有一段平坦的路。这不才没多久新鞋子就被磨破了,为此今天他都不敢露出自己的左脚,走路的时候一拐一拐的,让他以‘扭伤’作借口遮掩过去。

    母亲的手很巧,只见她找了一块碎布,贴着洞放到鞋子里,针从上到下,几个来回,破洞就补好,为了美观她又裁剪了一块大小合适的,又用针缝好。

    鞋子根本看不出是破了洞补好的,和新的一样。“母亲,你的手艺太好了,完全看不出来。”,杨康拿着鞋子穿到脚上,很舒服,一点也不磨脚。

    他一转身,衣服上有一块裂开了。裂缝很隐蔽,杨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康儿,衣服也脱下来。有个地方开线了,需要缝补一下。”,杨康脱下衣服,果然在腋窝出开了一个口子,无怪今天上课的时候,总觉得凉飕飕的。

    “麻烦母亲了,应该是走路的时候被树枝刮到了。”,杨母确实是一把好手,她没几下就完美的缝补好,杨康会帮着填一下柴火。

    “好了,康儿,这样就可以了,等灶里的烧完,饭也就熟了。”。把灶火拨弄一下,让他烧的更旺,今天夫子没有留作业,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他又想起了米肠的味道,吃了那么多,走了十里地早就消化一半多。虽然还不饿,但是闻着饭香,自己还想吃。

    “阿娘,我从书中看到抄手的做法,很简单,柳林镇上面没有人摆摊。”,自从儿子说要帮着找菜谱,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本来还以为儿子是一时的冲动,没想到他却上了心,如今找到,就不好推脱了。

    “好的,儿子,那等你有空的时候,就教给为娘好吧。”,杨康一听,就知道母亲是有些抵触,毕竟在大山中呆久了,很难想开,在人群多的地方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