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铜三部曲:金枝

第9章 户红子扛把锄,要抱不平(8)

    转过几棵树,前面,出现了一幢房屋。房屋不大,掩映在枣林中,在这季节,如不注意,还真看不出。

    看不出的这座房屋,到了近前,却让户爷不由十分感慨。前前后后除了枣树,还育有几个花坛,花坛上的花由于是冬天,都萎了,但几朵月季,却正开得艳,红得让人心中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暖意。花坛中间,置了一枣木桌,桌边置了四把椅;桌上,放着一个盆,盆里一棵枣树苗,绿着。

    我只一个品种花色,我爷那边,才叫姹紫嫣红呢。王尚举见户爷见到月季眼睛突然亮了一下,遂解释。

    听到外边人声,屋子里走出一女子,笑望着王尚举。

    王尚举忙绍介,说这是我内人,然后转向女子,这是户爷。可女子也许一时没反应过来,仍望着王尚举。户庄的户爷。

    啊,户爷!

    女子有些惊地先用手捂了下嘴,然后才忙施礼,说不知是户爷,失敬了,退后一步,让过王尚举与户爷,进屋。

    户爷看了眼女子,哦,大少奶奶,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又看了眼月季,说不进屋了,就在这坐会吧。

    王尚举边跟着说在这坐会的户爷走向枣木桌,边对女子说快去沏壶好茶。

    一会,茶来了,壶刚一放桌上,户爷便闻到了一种独特的香味,不由吸了两下鼻子,问这是什么茶?

    王尚举笑而不答。

    户爷便掀开壶盖直接闻了闻,说不是鸡头岭上的。

    是枣花加老鹰茶还有枣叶和枣,大少奶奶答了。

    枣叶?户爷想,这枣花、枣与老鹰茶一起泡听说过,可这枣叶,也能泡?

    见户爷眉头皱了皱,王尚举说,这叶可不是你见到的枣叶;见到过的那叶,泡上不仅苦涩,也不能喝。

    这时,几个长工扛着钉耙与挖锹过了来,见王尚举陪着客人,本想过来打声招呼,则转向了另一边,走向了屋后。

    栽完了?王尚举问着走在最后的一名长工。

    长工扭过身子,停了脚,说那块地上都栽了,下午去浇定根水。

    下午?哦,这都中午了。户爷抬头看天。

    太阳透过枣枝,已到了中天。几只大雁在枣枝与太阳之间正飞过。

    这个时候有大雁?户爷眉头不由又皱了皱。

    这次,王尚举没发现,他正在招呼大少奶奶为户爷准备饭菜。可户爷的眼睛从天上落回来后,却摇了摇手,说不在你这吃了。

    都到饭点了呢。

    去你爷府上去。

    我爷知道你来?

    去了不就知道了。

    说完,户爷就站起了身。

    站起了身的户爷又望了眼早已走到屋后去了的长工……

    之所以坚持着马上去王爷府上,户爷心中却是另有一个打算。这个打算,在来的时候,甚至见了王尚举还没有,有的,是在看到扛着钉耙挖锹长工们的那一刻。在这个季节,闲的季节,长工们却仍有活干,这是让户爷醍醐灌顶的一件事。他家长工,到了这冬季,码头干了,基本上就没活了。也就是说,那些长工白养着,一直要养到第二年春上,几场雨后,江水涨了,才有船行,才有活扛。原来户爷为了节省这冬季几个月长工的工钱,没养,只到忙时雇短工,可是,码头上的活,没有个固定的,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时,一天却有好几船,而短工急找时,却怎么也找不上,平时不要,那短工自然找了别的活,哪像长工,在自己家里,随叫随到。于是,户爷就长短结合,养了几个长工,实在忙不过来时,再雇短工。这样,短工即便延个一两天,也不耽误。可到了这水干船停,长工们无事可做,还得白白地养着,在户爷,着实是件不划算的事。看到王家的长工,这时也不闲,他突然心血来潮,想从王庄引些枣树,回去自己也种上。一则让长工们冬季有事做,二则,自己的枣如果成林,也不用到这王庄上来收枣,不仅省了一笔运费,而且还直接可赚,一举两得,不,是一举三得。可他也知道,这王爷历来有个规矩,即王庄的枣,可以换可以兑,但树,一律不卖。

    既不卖,如何引?户爷边走边琢磨得不停地揉着太阳穴。

    可揉得太阳穴都红肿了,前面就到了王府了,他也没琢磨出个主意名目。

    前面就是王家宅邸了。

    王家与户家不同,户家地基衬得高,显得高高在上,而这王家,看上去,却并不高大,但走近了,却发现,比户家的三进还要宽敞。户家是近于方正,长工们住在正宅伸出的两边,拿户爷的话来说,那是正宅的两只翼,尽管这翼显得有些低矮。而这王家,却是一字排开,中间是王爷的居处,两边是长工,一样的高低。前面也不一样。户家是场院,而这王家,却是没有明显的标志,散落的都是枣树。还有,就是正门上的匾额,户爷家,悬的是“户宅”,而这王家,悬的,却是“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