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四十四章 君王不朝

    待方从哲与顾秉谦两人进入书房之后,朱由校这才收回心思。

    待两人行完礼之后,朱由校主动开口问道:“听说你们是来与朕相商万寿节与选秀之事?”

    “回陛下,不久后的下个月将是您的诞辰,礼部这边提前筹备,需要先听您的旨意!”

    作为礼部尚书,顾秉谦自然要主动回答皇帝的提问。

    “朕今年先后崩逝了皇祖母、皇祖父与父皇,选秀已是大不敬了,寿宴之事就不办了!”

    “这...是,陛下,臣让通正司在下发邸报的时候,声明此事!”

    “好,就这么办了。另外,以示朕对百官辛劳的奖赏,万寿节这天,除了轮值的官员,都可休沐一天!”

    “是,陛下,臣等谢陛下垂爱!”

    “万寿节之事就这么定了,说说选秀之事吧!”

    “是,陛下,之前早朝的时候,陛下定下了礼部与司礼监负责选秀此事,但后宫主持之人一直未定,所以臣特来请示此事!”

    对于主持选秀的人选,说实话,朱由校一时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在朱由校的眼中,这些老太妃很多来路不明,谁知道自己随意选定之人会不会是下一个刘昭妃。

    连张太后这个生母都不站在自己儿子威武大将军那边,更何况朱由校那些没有血缘关系与来往稀少的太妃们。

    头疼片刻后,朱由校最终选择了与以往不同的人选,“朕的祖母、嫡母与生母本该是最好的人选,但可惜她们都已经仙逝,至于宫内其它太妃,朕又不是十分的放心,这样吧,进瑞安长公主为瑞安大长公主,选妃之事由他主责,同时李顺妃与周端妃佐之!”

    三个人三个选择,而且三人不是万历的胞妹,就是他不得宠的妃子。

    朱由校就不信了,有了她们三人把关,还不能帮他淘汰一些“张嫣”。

    “这......陛下,主持选妃之人可从未出现有公主之先例,这......”

    顾秉谦也是被皇帝的脑回路给震住了,后宫那么多太妃,为何偏要选一个公主。

    公主对选妃之事不能说完全不懂,但也是压根不懂。

    “既然之前没有,那从朕开始,不就有了嘛!”

    “回陛下,但,瑞安长公主对于选妃之事并不熟悉啊!”

    “有司礼监与两位太妃相佐,她只需要把关即可!”

    “这......”

    看着不知道怎么接话的顾秉谦,方从哲马上接话道:“选秀乃陛下私事,臣遵旨!”

    被方从哲这么一打岔,顾秉谦思路马上转了过来,“是,陛下,臣遵旨!”

    “选秀之事,可还有其它地方需要与朕商议?”

    “回陛下,因恰好要跨越寒冬,加上全国海选,所以时间上可能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正式开始!”

    朱由校记得历史上的天启帝选秀结束是在天启元年的四月,可能就跟顾秉谦所说的天气原因有很大的关联。

    “准,明年夏天到来之前完成选秀即可!”

    朱由校可不想穿着那么厚重的婚服在大夏天举行大婚,流程本就够繁琐了,还要大夏天穿着厚重的服饰,想想就后怕。

    虽然他不会急于洞房,但也不想遭这个罪。

    更何况这些秀女的年龄普遍都十分幼小,大概都在十三到十六之间。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张嫣比朱由校要小两岁,也就是十四岁。

    而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大婚的时候也才十四岁。

    要让这么小的小姑娘行房事,并早早怀孕生子,朱由校这个现代人实在是无法接受。

    而且从生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身子还没长开,过早怀孕,很容易造成一尸两命的难产。

    但朱由校又不能说要选十八岁以上的秀女,这时候普遍都是十四五岁结婚生子,礼部与司礼监到哪去帮他找这些“大龄剩女”。

    “是,陛下,臣遵旨!”

    “可还有其它事情?”

    “回陛下,距离上次早朝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而且经筵之事,您也从未召开,百官以为都是臣从中阻碍陛下与群臣沟通,所以不知陛下何时开启?”

    万寿节与选秀之事,只是顺带,重开早朝与经筵,才是方从哲此次前来的主要目的。

    面对内阁首辅的当面询问,一心想逃避的朱由校转移话题道:“汪应蛟到京城没有?”

    面对皇帝的逃避,拥有丰富经验的方从哲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回陛下,汪总宪现在已经到了通州了,预估三天后就能履职督察院。但早朝与经筵之事,不知何时重开?”

    没有万历皇帝那么好心态的朱由校,面对方从哲的再次询问,不得不给个答复,“首辅啊,不是朕不愿意召开早朝,而是真正军国大事都是朕与内阁及六部九卿商议确定了,早朝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回陛下,不说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但早朝总能解决一些国事,而且也能让百官见到陛下的龙颜。若陛下实在不想每天召开早朝,但总要定一些早朝的固定日子!”

    “这样吧,冬至与正旦照常召开就行了!”

    “这......陛下,一年才两次,是不是次数太少了点?”

    “不少了,方首辅,若实在有重要国事宣布与相商,再临时召开即可!”

    “这......陛下,臣与群臣要求不高,可否每月召开一次?”

    朱由校眉头皱了好一会儿之后,这才重新开口道:“这样吧,咱们各退一步,朕保证每月召开一次六部九卿堂官参加的小朝会,至于大朝会,还是朕刚说的,每年冬至与正旦各召开一次!”

    一旁的顾秉谦看着来回拉扯的皇帝与方从哲,一时不知该插话还是选择继续旁观。

    插话吧,自己又说不上话,赞成皇帝得罪方从哲,赞成方从哲又得罪皇帝,他可是正盼着马上要面临的内阁新增人选的机会。

    自从刘一燝与韩爌两人被排挤出内阁之后,作为礼部尚书的顾秉谦,不管是在资历还是声望上,都有很大的希望入阁。

    所以,面对这种两强相争的局面,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谁都不得罪。

    “不知经筵之事,陛下准备如何安排?”

    方从哲的回答,表明了他最终赞同了皇帝的提议。

    也对,他这个刚经历了万历皇帝三十三年不朝不庙不见大臣的内阁首辅,对新皇帝早朝之事的期望值自然不会有新入阁大学士那么的强烈。

    更何况为官近四十载的他,更不会在这些无关国家大政方针的事情上,与皇帝硬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