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四十五章 军政府

    对于经筵之事,朱由校的接受度就要比早朝好多了,这个时间自由度很高,虽然自杨士奇正统元年改制后的经筵,慢慢地就变味了。

    但朱由校的灵魂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对于儒家礼法那一套自然没什么好感,而且也不会被其给束缚住。

    既然躲不掉,而且经筵的确是与相关大臣商议军政大事的一个重要平台,他将儒家经典选将换成商议国事就是了。

    “现在辽东局势不稳,而且建奴有势大难制的趋势,五天后巳时在文华殿召开经筵吧,主讲王在晋!”

    见皇帝终于同意了自己的经筵请求,方从哲赶忙应答道:“是,陛下,不知侍班、进讲官、展书与掩书各选何人?”

    还有这些讲究?

    “侍班、进讲官、展书与掩书各有什么说法?”

    “回陛下,国朝初期,经筵无定日定所。正统元年二月太皇太后从大学士杨士奇之请,始开经筵,并制定仪注。地点为文华殿,时间曾定每月逢九之日,又改逢六之日,后改为每月逢二日举行。每年二月、八月中旬起,至四月、十月末旬止,遂为定制。

    后神庙同样幼冲即位,张江陵感受过去经筵制度的繁复与无用,便重新设定了日讲,又称“小经筵”,以经筵官中资深秩尊者充任。”

    我靠!

    原来经筵与日讲,是杨士奇与张居正用来教育小皇帝并约束皇权的工具。

    经筵教出了“大明战神”、“叫门天子”、“明堡宗”,而日讲则教出了“宅男天子”、“摆烂达人”、“大明掘墓天子”。

    就这?

    看来朱由校对它们的认知还是太浅了,这些文官完全是想把皇帝往废物里教啊。

    不管是刘一燝与韩爌,还是现在的方从哲,一直催促他重开经筵,原来是欺负自己年轻不懂里面的道道啊。

    “经筵由知经筵事领衔,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及其它内阁大学士等为侍班。再从翰林院、詹事府春坊等官及国子监祭酒中选定两员为进讲官,翰林、春坊等官中选两员展书、掩书。

    侍班人等行礼后,先由讲四书之讲官进讲四书中之一章,再由讲经史之讲官进讲五经书中之一段,或历史中的一事......”

    不待方从哲继续往下说,朱由校忍不住打断道:“方首辅,朕觉得这个经筵与日讲之事要改一改了!”

    方从哲心道皇帝又要作妖了,但表面上还是得装作好奇地问道:“不知陛下想怎么改?”

    “首先,不管是这个春秋固定日子之讲,还是每日固定的日讲,朕都觉得已经不合时宜,朕的时间主要用来处理政务,不可能专门为了听这些用处不大的儒家经典来腾出大量的时间。

    其次,就像张江陵说的,经筵已经成了僵化繁复无用的东西,内容上除了四书五经与各类历史,更应该讲究实用,几千年前的东西虽然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意义实在不大,咱们更应该着眼未来。

    再次,不管是经筵官也好,还是日讲官也罢,更像是翰林官员快速进阶的捷径,一群研究故纸堆的词臣,怎能教好朕怎么治理国家?他们是有过地方政务经验,还是像熊廷弼一样镇守过一方?”

    “这......陛下,臣也只是个出身翰林的词臣!”

    方从哲被皇帝这赤裸裸的揭短,弄得有点下不来台。

    至于一旁同样是出身翰林的词臣顾秉谦,心里也不是滋味。

    “朕并无质疑首辅之意,但首辅处理地方政务与边镇军略时,刚入阁的时候,是否感受过无从下手?”

    “回陛下,不仅刚入阁之时有此种体会,就连现在,臣对于辽东等边镇军务,有时候也会感觉无从下手!”

    面对有过萨尔浒之败的不堪过往,方从哲自然不敢在皇帝面前说任何的大话,老实承认不足比什么都强。

    “所以,对于经筵之事,朕觉得很有必要进行更改,裁减过去一切没必要的繁复礼仪,以及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讲学内容,改为时间与人选不定,内容主要以商议国事为要!”

    “是,陛下,不知官员架构将如何调整?”

    朱由校权衡片刻后,快速决断道:“废除知经筵事、侍班、进讲、展书、掩书与日讲,成立军政府,常设军政大臣两名,一名内阁首辅,一名武勋,行走若干,书办若干!”

    嗯,没错,朱由校设立的军政府同雍正设立的军机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内阁主要是出生官僚世家的文臣,但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也主导了国家军务,武勋与五军都督府自此成了摆设,这样等于是大明一直只有一条腿走路,非常的不稳当。

    作为内阁独相多年的方从哲,自然快速明白了皇帝设立这个军政府背后的目的,就是想抬高武勋的地位,从而恢复大明文武并重的局面。

    方从哲虽然知道文武并重对大明的好处,但他出身文官官僚世家,自然不希望看到武将抬头,从而威胁他们文官集团的整体利益。

    但面对皇帝的决断,他又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总不能说有违祖制吧。

    若真将祖制当借口,皇帝首先就很反感,而且祖制能大得过太祖制定的重武轻文?

    很显然,眼前的少年天子别看他年纪小,但却十分不好糊弄。

    一时之间,方从哲不知该如何回话,不禁用眼神瞟了一眼同样在皱眉的顾秉谦。

    但皇帝的话又不能不回答,在快速转了无数圈脑子后,方从哲只能采取了拖延战术,“不知武勋人选,陛下准备定谁?”

    “定为有从龙之功的英国公吧,五年一届,五年后,若英国公身体不佳,或朕觉得有更合适的人选,朕再换人。若五年后,朕觉得还是英国公最为合适,他可以继续连任一届,但最多也只能连任一届,不管是否有更合适的人选,英国公都必须退下来!”

    至于内阁首辅,朱由校并不是很担心,有太多想上位的文官了,朱由校要是觉得内阁首辅不合适,可随时换上想顶替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