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四十六章 大明的三场战事

    “不知行走与书办的人数和品级,陛下准备如何设立?”

    “行走大概三到五名,由六部堂官充任,品级不变,至于书办,同中书舍人一样,正七品,翰林院与司礼监各出两人!”

    “陛下可有行走的合适人选?”

    方从哲的话音刚落,一旁的顾秉谦心跳不自觉地快速跳动了起来。

    虽然名声比不上内阁大学士,但这个军政府行走的实权可丝毫不比大学士差,是真正的辅国重臣。

    因知道自己设立军政府的作用,朱由校自然明白他需要什么样的部门堂官,“兵部乃事关国之安危,兵部自然有其一席之地,户部事关一国之钱粮赋税,是大明能否正常运转的保障,也该有一席之地,吏部本该有一席之地,但现在却是首辅兼任吏部,所以暂时不入。武勋这边除了英国公,本该还有一人选,但朕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暂时不入。”

    停顿了片刻,看了眼顾秉谦后,朱由校继续说道:“行走人选,暂时定下孙承宗、李长庚、王在晋、顾秉谦与徐光启。李长庚人在天津,若有事,暂时继续由毕自严代理!”

    顾秉谦终于听到有自己名字,悬在嗓子口的那颗心,也终于放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是他的名字排在了同样是六部尚书的李长庚与王在晋身后,意味着会影响他进入内阁的顺序。

    方从哲对于这个军政府只有英国公一个武勋,心里的接受度也就提升了不少,“是,陛下,不知是否要像内阁一样单独设立一个值房?”

    “暂时不设,若有事,政务相关在文华殿召开会议,军务相关则转移到武英殿,之前说的军议五天后改到武英殿!”

    朱由校也不知道这个军政府设立后的效果如何,大明与满清可不相同。

    雍正之所以能够设立军机处来驾驭内阁与六部九卿,是因为满清的基本盘是他们的满蒙汉八旗。

    而且,军机大臣多出自满洲八旗的亲近宗室勋贵,利益一致,自然会维护这套制度。

    但大明可不一样,朱由校现在都搞不清楚它的基本盘是什么了,你若说大明初期的统治基本盘是宗藩、勋贵、军户与地主乡绅,朱由校自然十分赞同。

    但现在的大明,宗藩自从被朱棣当成猪养了之后,就已经彻底的废了。

    至于勋贵,土木堡之后,也被文官集团与他们的好大儿代宗、孝宗给彻底废了。

    至于军户,朱棣为何要设立三大营?

    还不是因为原先的卫所制已经开始逐步的糜烂,到现在,恐怕连普通的民户都不如。

    所以,现在的大明,占据社会方方面面的,只剩下了官僚士绅编织起来的一张张巨网,在朝是官,在野是不用缴纳任何赋税并享受各种特权的士绅地主。

    作为皇帝与普通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皇帝希望国泰民安,但处于中间阶层的官僚士绅却不断向上侵蚀国家的特权与财富,向下吞并普通百姓的生存资料。

    最终,要说基本盘,就是那群与皇帝及普通百姓天然对立的官僚士绅,但他们会允许皇帝重新分割蛋糕吗?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蛋糕被别人划走,所以,他们显然不会同意皇帝在他们身上动刀子。

    而这,也是朱由校成立军政府后,只是先试试水的原因,毕竟,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给千疮百孔的大明续命,应对未来两三年内将要拖垮大明的三场战事。

    一场是耗尽大明边军精锐与过半钱粮的辽东建奴作乱,一场是从大明身后捅刀子,而且在大明垮台后还一直流血不止的西南土司叛乱。

    至于第三场,则是发生在传统汉地的两场动乱,先是基本席卷了整个山东兖州府的徐鸿儒大起义,接着是陕北的流民大起义。

    三场战事中,对大明伤害最大的,莫过于一直消耗大明大部分精锐与钱粮的辽东建奴叛乱。

    虽然他们现在还停留在辽东作乱,但等到黄台吉上位后,他们将会席卷整个华北平原的京畿之地,破坏力一定程度上甚至高于崇祯朝中晚期的流寇作乱。

    “是,陛下,臣明白了,不知书办人选,陛下是否也要直接定夺?”

    “司礼监这边的人选,朕让卢公公推选,而朝臣这边,首辅可有合适的人选?”

    方从哲思虑片刻后,躬身答道:“回陛下,若书办只是七品的话,己未科状元庄际昌便不合适了,而榜眼孔贞运乃南孔之后裔,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探花陈子壮与传胪周应期也是不错的选择!”

    方从哲将庄际昌以状元从六品修撰的名义排除,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他庄际昌是己未科主考官东林党人史继偕的同乡,更有因他的殿试差错让方从哲莫名顶上了舞弊案的黑锅。

    所以,于情于理,方从哲都必须打压庄际昌这个顶着舞弊状元光环的眼中钉。

    后面的三人中,孔贞运祖籍浙江,而周应期则是方从哲的同乡,至于陈子壮,虽然是广东人,但三选二,总有一人是出自浙江。

    “三人籍贯与年龄分别如何?”

    “回陛下,孔贞运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人,万历二年出生,今年四十六岁。陈子壮广东布政司广州府南海县人,万历二十三年出生,今年二十五岁。周应期浙江布政司温州府永嘉县人,万历十三年出生,今年三十五岁!”

    乙未科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的科举,这一届虽有不少牛人,但大多在三甲,而且朱由校很想拉进军政府的孙传庭,此时已经被他给调到辽东当广宁知府去了。

    至于洪承畴与陈奇瑜两个军政好手,一个已被调任兵部职方司郎中,一个在赴任辽东接替王化贞辽东右参议的路上,品级都不合适。

    方从哲倒是会揣测朱由校的心思,十分明白这个军政府将是个十分不错的进阶机会,推荐的人选全是科举靠前的高位进士。

    但让三四十岁的人过来当书办,的确有点不合适,尤其是孔贞运这个孔子后人,不仅年龄太大,而且不利于朱由校以后打压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