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打造巅峰大明

第五十七章 首次出宫

    “回皇爷,新城伯与英国公府已经分别在京城与南京开设店铺了,生产肥皂的作坊也已经运转了起来,目前售卖的情况非常不错,出现了严重供不应求的现象!”

    “那就好,你们御用监这边的纯碱制作还跟得上来吗?”

    “回皇爷,河南那边有一个规模不小且品质不错的碱矿,奴婢已经让人买了下来,所以完全跟得上南北两边通远商行的需求!”

    “好,好啊!”

    连制碱的成本都省了,那可就真的变成了空手套白狼了。

    “这都是皇爷的法子好!”

    高宇顺见皇帝高兴,适时地拍了一个马屁。

    “四轮马车的事情抓紧,争取早日做出来!”

    “是,皇爷!”

    “嗯,下去吧!”

    “是,皇爷,奴婢告退!”

    高宇顺走后,朱由校继续拿起未完成的《练兵操典》开始写了起来。

    不过因有了鹅毛笔,朱由校的书写速度明显要比之前快上了不少。

    有时候朱由校在想,封建王朝的书写工具一直是不易掌握的毛笔,而且书写格式也是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古文,是不是为了故意加大受教育的难度?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保持文字本身的优美与简练之外,是不是还有世家大族垄断教育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代是诸侯与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两汉兴起的世家,垄断了官场与教育一千多年。

    唐末虽有黄巢与朱温屠杀世家大族,但天下那么大,而且他们也没有建立大一统的政权,不可能杀得完。

    不然东南也不会在唐朝结束后,文风突然空前的兴盛起来。

    虽然两宋规范了科举取士,但能考上进士之人,无不是之前世家演化形成的士族。

    这些士族通过家族传承、联姻、师生等手段,又很快形成了一股比世家更紧密的垄断,学阀。

    就比如王崇古、张四维与韩爌三人,他们三代人代表着三个山西大族,通过联姻的手段,牢牢地掌控着山西的科举、土地、盐业、边贸等几乎一切最优质的资源。

    就算朱由校御极后,现在掌握朝堂的六部九卿,哪个不是当地官僚士绅大族?哪个没有与其它大族联姻?哪个不是桃李同窗满天下?

    否则,他们怎么能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怎么能在一道道的科举考试中胜出,怎么能在争斗激烈的官场中平步青云?

    好听一点的话叫传承,不好听的话叫垄断。

    辽东军议开完,在时间过了三天之后,许久不见的刘应坤突然出现在了朱由校的面前。

    看着跪在地上激动得抖动着身子的刘应坤,朱由校略显好奇地问道:“何事如此高兴?”

    “回皇爷,您交代的野战炮终于成了!”

    朱由校放下手中的鹅毛笔,略显激动地问道:“是纯铜的还是铜皮铁芯的?”

    “回皇爷,铜皮铁芯的要复杂一些,现在做出来的是纯铜的!”

    “好,好啊,可有试过?”

    “回皇爷,试过,要比弗朗机炮威力大很多!”

    “大多少?”

    “回皇爷,发射的距离要远上差不多一倍!”

    “破甲?”

    “是,皇爷!”

    “好啊......”

    有了野战炮,明军的火枪方阵就不用太怕建奴的骑兵了。

    朱由校兴奋地搓了搓手后,朝一旁站立着的方正化交代道:“马上安排护卫之事,朕要出宫一趟!”

    “啊?皇爷,宫外不安全!”

    “宫内就安全了?快去安排吧,出西安门,走阜成门,撤掉那些没用的銮驾番子,除了锦衣卫,还让秦良玉的白杆兵护驾!”

    “这......”

    看着方正化不断瞄向卢受的眼神,朱由校语气不喜地呵斥道:“怎么?朕的话还用看他卢受的意思?”

    “皇爷,奴婢不敢,奴婢马上去安排!”

    “还不快去!”

    “是,皇爷!”

    方正化回完,从地上爬起,转身快速走出了书房门。

    皇帝出宫可是大事,很快,守候在西苑外围的锦衣卫与在红罗厂的白杆兵就飞速地忙碌了起来。

    开玩笑,要是皇帝伤了一根毫毛,他们可都吃不了兜着走。

    约莫过了半个钟,方正化走到朱由校身边小声禀报道:“皇爷,准备好了!”

    “好,没有弄銮驾什么的吧?”

    “回皇爷,没有,只有一直在您身边护卫的宦官跟随!”

    “好,替朕披甲更衣吧!”

    “是,皇爷,不知是穿内甲还是外甲?”

    “内甲,外面穿一身玄色常服就行!”

    “是,皇爷,奴婢明白了!”

    出书房后,外面已经停好了御辇以及前来护驾的荣昌大长公主的长子锦衣卫千户杨光夔。

    自从许显纯被升任为北镇抚司镇抚使之后,负责朱由校外围防护的锦衣卫主将,就换成了万历皇帝胞妹荣昌大长公主的长子杨光夔。

    相比大部分文官恩荫下的锦衣卫将领,朱由校还是更愿意相信这些近支的亲戚。

    他们能力或许有所不足,但忠心肯定要比那些文官集团的子弟强上不知多少倍。

    御辇来到西安门里面,朱由校看到了放在城门内的马车。

    “车身可加了铁片?”

    “回皇爷,虽然没加铁片,但加了铜片!”

    “好,出发吧,不用让人在前面铺什么黄土,车速可以快一点,早去早回!”

    “这...是,皇爷,奴婢马上让人撤了!”

    “好!”

    说完,朱由校在魏忠贤的牵扶下走下御辇,登上了马车。

    虽然马车有车窗,但考虑到两边街道可能会出现刺客,朱由校便没有掀开车帘看外面的风景。

    尽管如此,他也能大致猜到外面是什么情形。

    皇帝出行,净街是少不了的,朱由校也不想搞什么“与民同乐”,他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马车刚出城门不久,朱由校明显感觉到了身后的队伍突然多出了不少,想必是秦良玉率着她的白杆兵跟在了后面。

    队伍出了阜成门后,朱由校这才敢打开车帘看看两边的风景。

    但很快,朱由校情绪低落地关上了车帘。

    一幅破败的灰色中夹杂着积雪的画面,也没什么好看的。

    虽没有晚清那种破败与穷困,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车队约莫向西行驶了两个小时后,朱由校听到了前面一阵“万岁”的高呼声。

    没过多久,魏忠贤靠近车窗小声说道:“皇爷,咱到了!”

    “好,去请秦夫人过来陪同!”

    “是,皇爷,奴婢马上安排!”

    “好,下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