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三十章 农家宰氏

    公子走后,司马逪便将此处山坡的开垦全权交予了老叟宰田,自己下山回县衙里处理一些事务,毕竟阳周县作为新置的县,正处在蓬勃发展期。

    无论是因朝廷政策强制迁徙的人口,还是听闻蒙恬优惠的政策,乔迁而来的佃户,都需要在此分得一亩三分地。其间纷事繁杂,没了县长坐镇县衙,光靠县丞等小吏还真难以招架。现在再加上公子的梯田之法,想来阳周成为万户之县也不须几年。

    “老先生,你觉得秦国长公子如何?”

    在歇息的间隙,一位被司马逪留在此地的厩驺突然开口问道。

    宰田认得这位魏厩驺,据说当初魏国将上郡割让给秦国时,魏巍的先祖便是阳周地区的地主。当时秦惠文王为了维稳,做了与始皇帝差不多的决定,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上郡地主的土地。不过,魏巍的先祖极为聪明,竟然愿意舍弃百顷良田换得一郡之职,所以魏巍如今才能得以厩驺一职。

    “可称之为贤。”

    宰田并不太愿意搭理魏巍,但魏巍却对他知根知底。或者说,此二人正处在同一民间组织——农家。

    自秦统一之后,农家基本放弃了集合式的组织形式,反而化整为零,分散在民间,专心于农事。整个组织结构显得格外松散,甚至没有组织框架。分散在各地农家子弟根据不同的地理土壤情况分成了不同的支流,并因此各自聚集在不同的领导之下,默默地为农业发展做贡献。

    “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宰田显然看出了魏巍的居心不良,这位厩驺在暗地里传教了不少农民,想要将阳周的农家复现为类似墨家那般严密的组织。

    “陛下坑儒,公子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农家不似儒家那般,可经不起折腾。”

    魏巍自然晓得宰田的好心,不过他亦有他自己的想法,“法家重农轻商,奖励耕战,我农家何尝不是如此,为何不能得以重用?修饥谨,救灾荒,防五害,应天时,诸子百家之中何人能及我农家?”

    宰田无奈,对于这个后生他还是颇为看重的,拉他在田垄之上坐下,方才他的高声言语已经引得不少人侧目。

    “来,别急,坐下说。”

    “哼。”

    魏巍并不领情,“老先生,周围都是我的人,有什么话大可放开了说。”

    “唉~”

    宰田叹了一口气,“你想干什么?”

    魏巍也算是接受过比较系统教育的贵族子弟,岂能甘心当一辈子小小的厩驺,在一个县里养一辈子的马,况且阳周境内还没甚么车马。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加入农家,打算借这个潜在的庞大势力干一番大事业。

    “老先生,你以为我农家子弟有多少人?”

    魏巍指着因天色变暗而出现的启明星,自问自答道,“如漫天繁星,难以计数。”

    “聚则必亡!”

    宰田不得不打断魏巍的幻想,站起来低声喝道,“今上连儒学都容不了,岂会容得下这般的农家!你这是把我这一脉的农家往死里推!”

    正如扶苏猜测的那般,宰田祖上确实可以追溯到临淄大夫宰予的身上,而且他的先祖也早就放弃了显得有些迂腐的儒学,转而加入农家,更加切实地帮助众生。

    “非也。”

    魏巍不以为然,“农为本,今上不敢轻动之。况且公子对老先生颇感兴趣,老先生为何不坦诚待之。”旋即就把雍巫调查宰田的事情告诉了他。

    确实如此,农家化整为零,散于大江南北,以行事农,颇受农民爱戴。而且农家子弟现在几乎放弃了政治性的宣教,这让朝廷和地方对其更加放宽,几乎不会有任何管束。

    “公子聚众人,开梯田,创前所未有之法,天下农家闻之,岂不慕名而来,为公子计?此诚天赐之机,以老先生的民望,集百家为一,合而为团岂不是手到擒来。”

    “然后呢?”

    宰田其实并不介意扶苏暗地里调查他的身世,他也知道今日与公子交谈透露出太多的非凡,远非寻常乡野三老,被人怀疑倒也是正常。不过,他对公子品格颇为自信,自信公子不会因疑而恶人。

    “难道你想以此为基为重为郡丞?”

    上郡魏氏也算是家道中落,魏巍的前面几代,包括他的父亲不知为何早亡,导致原本稳固的近乎于世袭罔替的郡丞之位在魏巍的手上丢了,只能在这阳周当个无足轻重的厩驺。

    “若成此事,就是郡守又何妨?”

    魏巍大笑,笑这位阳周的农家领袖的短视,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能量有多大。

    宰田几乎将自己的半生都花在了三晋之地的田野当中,因地制宜帮助了众多在魏、赵、韩故地的农民,并且授人无数,不少人因此加入农家。若是宰田来主导此事,振臂一呼之下,莫说是万人响应,就是十万人魏巍也不觉得意外。

    “老先生何不拿出家传《宰氏》十六篇,献于公子,为我农家子弟求得一席之地。有了公子庇护,也能便宜行事。”

    《宰氏》十六篇正是宰氏百年经验的整理,但是其实有十七篇,这第十七篇正由宰田进行编撰。不过,由于扶苏创造性地开辟了梯田,这让宰田看到了一片新天地,打算将此也编入书中,所以原本可以成书的《宰氏》十七篇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完成。

    “哼!”

    宰田冷哼一声,不予回答,他并不想成为某人政治投机的工具。

    “老先生,你莫以为公子就不曾对农家没有想法?”

    魏巍明显看出了宰田的顾虑,跳下田埂,凑近说道,“公子身边近宦调查老先生便是其一。其二,公子被贬,可见儒生难为助力,我农家何不借机亲近,互利互惠?其三,今上焚书皆为《诗》《书》等儒学经典,无一本是劝桑农科之书。由此可见,我农家大有可为啊。”

    “可何事?”

    宰田态度极其坚决,“农家弃说教,务农实,方得久活。若是公子要老叟为梯田奔波,老叟自奔波即可,又何为肉食者谋?”

    魏巍还想说什么,宰田直接打断了,转而吆喝道:“都歇息得差不多了吧!来!今日加把劲,把这剩下的三分地也垦成一亩。”

    说罢便扛着锄头干活去了,不再理会魏巍。

    “唉!这老儿木犟,难成事!”

    魏巍气得原地跺脚,既然这样就不怪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