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三十一章 呼衍将军

    旬日之后,来到了秦王政三十五年的最后一个月,九月。扶苏正好在歇息的驿站之内收到了呼衍邪的消息。

    据北地郡朐衍县县令所报,两日之前呼衍邪便带着万余族人赶至朐衍县。目前呼衍邪正在县尉亲自看管下沿着老路,即洛水沿岸的河滩赶来,不日便可抵达上郡的阳周县。

    扶苏看到这份报告,颇感有趣,于是重新递还给蒙恬,笑着将这一小段重新念了一遍,“‘牛二万一千一百六十六、马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三,羊无算’,这个朐衍县县长甚是有心,倒是认真统计了牛、马的数量,省了我们一番功夫。”

    这也难怪人家县令留心,毕竟牛可用于农事,马可用于军事,二者可都是宝贝,岂能轻易怠慢。加之蒙恬早有交代会有匈奴部落来投,所以朐衍县的县长才格外用心。

    “不过,这羊的数量为何不也跟着统计一下?”扶苏带着笑容望着蒙恬,“竟这般敷衍,我得好好训斥一下。上将军,你说是不是?”

    “嗯?哈哈哈!”蒙恬接过了公子溢出眼角的笑意,他自是晓得呼衍氏匈奴归附,让公子心情大好,在这里故意打趣。据之前呼衍邪的交代,这羊群不下百万,哪怕是在驱赶过程中流窜逃走不少,也岂能轻易地在一时半会儿之间统计明了。

    “这县令还真是个妙人。”

    扶苏草草评价完朐衍县县长之后,关于朐衍县的种种自然地从身体深处冒出来。朐衍县大致就是今天的宁夏盐池县,是个适合滩羊、杂粮的产区。但是按照农耕文明的一般情况,这属于半耕半牧的地方多半会成尽量全都开垦为耕地。

    “上将军,你可知朐衍县情况如何?”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那边的盐生草甸以目前的技术难以开辟为良田。

    “朐衍县地舄卤,人民寡,女功不行,仅以盐通北地,其民尚可温饱。”蒙恬的如实道来也渐渐激活了扶苏深处的记忆。

    “可是戎盐?”

    朐衍县在先秦时期是戎狄居地,所产池盐因此被称为戎盐。

    “正是。”

    如果扶苏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朐衍县有大小盐湖二十多处,比较有名的有惠安堡盐池、滥泥池、苟池、北大池等七八处。

    “产盐如何?”

    “去岁产盐不过三十石。”

    “这么少?”

    扶苏皱眉,旋即恍然,目前秦朝的制盐工艺大概是《世本作篇》中“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工艺改良版,并不是直接煮海盐,而是通过地下卤水里提炼出海盐,算是煮盐法的早期版本。

    不过扶苏并不打算将晒盐法工艺提前暴露出来。首先,虽然商鞅将盐铁收为官营,但没有像汉武帝那般盐铁专营,朝廷直接就能从盐铁上获得巨大的利润。而且,因为秦朝极度抑商,反而却导致了走私横行,这倒是跟明朝的禁海政策所导致的结果相似。若是自己早早透露晒盐法,同样也会富了这些不尊秦的六国走私商,变相的资了敌。

    “朐衍县盐池卤水品质一般,所需工艺繁复,故产量较少。”

    蒙恬也是感到无奈,向公子诉说着自己曾经为此的“徒劳”努力,“臣也只能勉力将朐衍维持在万户左右。”

    先天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曾建议朐衍县的县长参考、学习姜公治齐,鼓励女功,靠海捕鱼。不过朐衍县条件摆在这儿,毗邻草原,被边墙围了之后,放牧的牧区也受到了限制,根本无法复制齐国的致富之路。

    “上将军也是为朐衍县耗费了不少心力啊。”

    扶苏换了个姿势,跽坐久了之后腿脚有些不适,于是索性起身,在堂中踱步。

    “将朐衍县的边墙放开一个口子,让朐衍县县民跟匈奴一道放牧。我们有草地,他们有牛羊,互相扶持,岂不美哉。”

    在扶苏看来,起至临洮,终于九原这段长城也就存在于秦朝,迟早会被弃用。待以后开辟了河西走廊,控制了完整的河套地区,完全会被兴建于西汉的、更北河西令居塞长城所取代。所以倒不如现在就放开,因地制宜,将此打造成一个半耕半牧区,顺便用于安置和归化呼衍氏匈奴部落。

    “唔...”

    蒙恬捏着胡须,有些迟疑:放开长城岂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他戍边的苦劳。

    “来人,取图。”

    他打算从地利方面认真考虑一下。

    门口的亲卫应声,从怀中取出地图,双手奉上。

    展开图的瞬间,蒙恬一下就回想起朐衍县的地貌,南高北低,北接荒漠,易守之地。

    “臣以为可。”

    即使现在扶苏有全权之能,也不会贸然以权压人,还是事事与蒙恬相商,毕竟两人和睦好过于强命行事。

    扶苏目光也从地图上离开,“想来呼衍邪也快到了,上将军以为当如何待之?”

    “服胡之策,全赖公子,臣不敢轻言。”

    蒙恬很是识趣,知道公子会对呼衍邪另有安排。

    “拜为后将军,封爵为关内侯如何?”

    按照扶苏自己的意思,打算学习汉景帝给他一个名为河南侯的关内侯,属二十军功爵制的第十九等,仅次于彻侯。先把秦优待归附匈奴的名声打出去,符合三表中的“爱人之状”和五饵中的“盛服车乘”。

    “不可!”

    蒙恬出言反对,“呼衍邪背大单于降秦,公子以侯待之,则何以责不守节之臣?”

    “上将军多虑了!”

    扶苏笑着解释道,“头曼单于难为匈奴共主,不施王政,失信于臣下,呼衍为民所愿,归附于秦。且匈奴、秦人皆为华夏,皇帝为华夏之主,呼衍所为何谈背之?正是弃暗投明之举,应当奖之。”

    虽然蒙恬算是收复河套地区,但要说实际控制也不过九原郡这一塞外一套,至于广大的鄂尔多斯草原完全就是随意放任之,几乎、甚至是根本没能利用。这么好的牧场无法利用就是浪费,倒不如留给归附的呼衍氏匈奴部落,当成呼衍邪的封邑,填补北地郡、上郡和九原郡之间的空缺,成为塞外长城。

    见蒙恬还在坚持,扶苏倒也退半步,“不如先封为骠骑将军。”

    “这是什么?”

    秦朝学周制,设有前、后、左、右将军,扶苏想给的就是这个后将军。既然正牌将军不能给,倒不如给个杂牌将军。

    “名号而已,名前、后、左、右、将军,位又不及也,作安抚人心之举。”

    扶苏本想套用冒顿单于创立的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之类的制度,但是考虑到单于还未与皇帝重合,待匈奴像突厥般献上类似天可汗的某单于尊称之后再施行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