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三十九章 临行处事(五)

    “宰田也算是义士。”

    蒙恬与公子相视笑了片刻,气氛开始沉寂了下来。雍巫见天色已暗,渐渐微寒,为两人默默添置了照明的油灯以及取暖的火盆,劈里啪啦的燃烧干柴发出的声音成了此时平宁的点缀。

    扶苏的脸色在摇曳的光亮之中明暗交间,一如其内心的晦明变化。直到雍巫放下了窗边挡风的席帘,屋内温度渐起,火苗才稳稳不再跳动。

    “上将军离开肤施已有多日,不知可有消息传来?”

    旬日之前,就有流言蜚语从肤施传来,惹得公子甚是生气,想来公子发问是问此事进展。但被公子这么一“提醒”,蒙恬才警觉肤施城的王离已经有段日子未曾与自己联系了,难不成这谣言并未止住。

    蒙恬心中暗自揣度,不知如何回应。好在公子平易近人,放得极开,自己在被询问之时正好用竹箸夹着肉片。慢慢将肉片放入嘴中,细细咀嚼,吞咽之后便开始答复。

    “臣未收到任何消息,想必谣言已被王将军止住了罢。”

    扶苏颔首,即使已经证实了猜测,自己也忍不住想要问一问蒙恬,得到的答案令自己现在更加确信这谣言的幕后黑手就是王离。

    “我这几日越想便越觉得这谣言起得蹊跷。”

    扶苏本想暗示,又考虑到将帅不和会使边军内部离心,形成小团体,不利军心,所以话到嘴边又无奈咽下,留得个虎头蛇尾的发声。

    蒙恬不明所以,好在其及时搭话,缓解了公子的尴尬。

    “臣以为公子远离中枢,使某人以为有机可趁,所以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某人?

    扶苏知道蒙恬意有所指,喝了口温茶润了润喉咙后轻轻摇头,似不同意他所言也似茶水不合口味。

    雍巫倒是体贴,不问所以直接取回茶碗,打算重新为公子泡茶。扶苏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也不出言阻止,自己早就习惯了近宦无微不至的服侍。

    此时蒙恬倒是品出不一样的味道,公子显然不认为这是有人投阱下石。放下方才端起的茶碗,蒙恬并不觉有何不妥,茶叶饱满,茶水芳香,回甘悠长,正是上等的蜀茶,于是开口问道。

    “公子可有猜测?”

    “阳周远咸阳,而流言落于诏书之后,实在令人费解。”

    扶苏端了端新泡的茶水,感觉杯壁有些烫手就又放下了,“若流言起自咸阳,陛下又放权于我,定不会放任满城风雨,甚至传于上郡。所以,谣言盛传之地就是起始之地。”

    这是蒙恬不曾想到的,也是公子不愿想到的。屋内的又沉寂了下来,两人皆陷入了无声。

    外面已经天黑,温度降得很快,稍微吹了吹,扶苏便重新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刚刚合适。

    吐出一团无息的热气之后,“上将军,处置大权是陛下临时相授,监军才为我本职。上将军与我共事多日,你的心我自知,断不可为此事。而留任的王离亦是我姻弟,情同手足,休戚与共,我也实乃不知该怀疑谁。”

    在公子作出谣言始于肤施的时候,蒙恬在心里面其实便有了答案,但是公子自己自顾自地将其排除了,让他一时也无话可说。

    “还请上将军与我叙叙军中情况,我也有所准备。”

    公子突来的建议,让蒙恬意识到某种可能。

    “臣号率众三十万,其中戍卒不过五万,肤施驻有一万,其余散于上郡边地。军中有将涉间、苏角,王离为裨将。有偏师杨翁子于九原郡驻守,号率众二十万,建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

    扶苏颔首,这与他所了解的并不差。公元前214年也就是秦王政三十三年,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

    不过这杨翁子岌岌无名,史料上只记下了寥寥数笔。

    扶苏突然想到秦晋争霸时期,有一个小国杨国灭国投秦,好像叫杨侯。

    杨侯在秦军接应下成功逃到秦国,带来了大量的物资,被拜为了大夫。然后杨氏子弟开始了在秦国四百多年的历史,先是戍守西境,后调防到东线的华阴。在与晋国反复拉锯的期间,华阴成为了杨氏的郡望。

    “可是华阴杨氏族人?”

    “正是。”

    蒙恬肯定,转而有些疑惑,“莫非公子怀疑是杨将军?”

    “欸!”

    扶苏连连摆手。

    “杨氏事秦数百年,其位或尚不及蒙氏,其忠比之有过之无不及,满门忠良,我岂能无故怀疑!”

    扶苏记得杨氏族人里面还有一位杨熊,奉二世之命与刘邦作战,坚决抵抗,从山东白马战至河南荥阳,最后竟被二世问斩。在淮南子中被评价为“而大将军材能不特章邯、杨熊也。”

    虽然淮南子文中的大将军是指卫青,但杨熊能与章邯并名足以见得其才能。

    咳咳。

    扶苏突然想到章邯和杨熊参与过的战役无一例外都输了,不过二人也算是为秦朝战至了最后,这种忠诚之士还是不容怀疑的。

    蒙恬看到公子面露尴尬,以为是刚才的失言,“公子所言并无所错,臣心无碍。”

    咦?啊!

    扶苏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说错了,无奈笑笑,缓解一下有些绷不住的面部表情。

    “幸上将军大度,不然我还不知如何是好。”转而叹道,“敌暗我明,此事留于以后再说。”

    扶苏很快便做下决定,“择日不如撞日,也不用再看什么黄历,明日便启程。”

    他日被贬,选不了黄道吉日,只能被迫即刻出发。而现在大不一样了,按照蒙恬的意思需要卜算一番,选一个好日子出行,而卜算的日子过于靠后,扶苏并不满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观阳周政通人和,诸事皆宜,不如就早日出发。”

    扶苏已经交代完本地的各项是事务,无心逗留,果断拍板。

    “上将军,今晚就有劳你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