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四十五章 长史言攸

    由于雍巫并未跟着回来,扶苏只有亲自为蒙恬、羊舌劫两人温茶。

    秦朝已经初具茶道,有了茶团,泡饮方法是捣成碎末放入瓷壶,并注入沸水,加上葱姜调味。

    扶苏并不习惯这么饮茶,反而效仿王绾那般,直接取鲜叶用沸水泡开。不过,此时只有寥寥几种茶叶,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扶苏只好用王绾临别时赠送的茶叶来待人。

    “公子这泡茶之法有几分返璞归真之意。”

    羊舌劫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沏茶方式,四溢的茶香是他以往从未闻过的,便迫不及待地捧杯抿了小口。

    “入口微苦,吞津之后回甘无穷。”

    “所谓苦尽甘来。”

    扶苏接嘴,道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言论,“人生贵顺遂,富贵安能致。亲爱常相贵,先苦后必喜。”

    然后转而说道,“秦人苦秦久矣,而未见甘甜,如何得意?

    所以我顿步阳周,开梯田,富民力,聚农家,教农事。奈何有人以为我胆怯,不敢北进。

    幸长史不偏听偏信,仗义执言,为我扫清佞徒。现以茶代酒,敬长史一杯。”

    这里扶苏在顺其而言之后,稍微解释了一下自己久居阳周的原因,毕竟不能什么事都让蒙恬转告,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才令人信服。

    真诚,真诚才是人际交往间的必杀技。

    令扶苏有些惊讶的是,羊舌劫竟然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敬茶,并没有像他人那般礼貌式的回敬。

    这倒是是颇为有趣。扶苏对他的直有了更深的理解。

    羊舌劫对于公子的秦人苦秦的论调颇感赞同,无论从地理因素还是政治角度出发,团结秦人的总比团结六国之人更容易也更见效。

    “臣劫历边十数年,所见更卒远不及这两年来多。许多役期已满的役卒常问劫何时归乡,劫无言以对,于是以乡音聚在一起,希望减少其思归之心。”

    “嗯。”

    蒙恬深表同意,“臣领军北上时,特地挑选家中无长,无妻,无子之徒,戍期虽为一岁,但战端一起又何谈归期?”

    扶苏闻言一动,问道:“蒙公,不知军中有多少役期已满的兵卒?”

    旋即讪讪一笑,单按照戍期来看,想必军中所有人都服完戍期了,可始皇帝派蒙恬率三十万戍边可不单单是为了抵御匈奴,其中还有迁户实边之意。

    扶苏有意解决此事,兵役所积累的民怨再小也应该得到重视。

    “戍卒或许无能为力,那更卒、正卒呢?”

    在全民皆兵的秦朝,戍卒算得上是百战老兵,熟悉军中诸事,将领指挥起来也得心应手,岂会轻易放归?

    “月为更卒,所劳仅在本地郡县,倒是可以做到月月更替。更复为正卒,以一岁为期,操练成军,备乱治平,亦然难以更替。”

    正卒也担任着郡县的治安职务,也是不好更替。

    秦朝居然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人力短缺的迹象,令扶苏很是无奈。

    “哎~”

    扶苏不禁叹了一口气,民力糜费如此,怪不得关中老秦人无感于秦国,反而乐于刘邦的约法三章。

    “公子所做亦是前无古人之举。又何故自艾自叹?”

    蒙恬在阳周的十多天里也是将公子的创造发明看在眼里,对公子的墨工、劝农两方面也是叹服不已。

    如果说始皇帝及其六世秦王是高屋建瓴式的构造秦国体系,那扶苏就是固本培元式的滋补秦国的根基。

    二者都缺一不可,甚至在蒙恬看来或许扶苏的方式更为重要。

    “臣已将公子在阳周所作尽数告知陛下,望陛下在全国推行梯田之法,以富国力。”

    扶苏颔首表示认可,也并未计较蒙恬未经自己同意而上书。

    正如之前自己对蒙恬所说的那般,过于和谐的两人更会遭始皇帝的忌惮,反而不利。

    “不知羊舌长史如何评价汉蜀之地?”

    扶苏收敛起了颓情。

    “汉中、蜀中皆为形胜之地,易守难攻。蜀中平原远胜汉中,若非关中,其必附蜀。”

    扶苏点头表示同意,自古以来,川蜀政权想要北出就必须借助汉中作为地缘跳板,而关中压制川蜀也是依靠汉中。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扶苏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两句太白的《蜀道难》,“可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富未能供给关中,只能困于本土。”

    在刘邦凭借汉中、蜀、巴三郡之地完成一统伟业之前,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三郡的重要性。

    但羊舌劫明显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自李冰治水以来,蜀中平原可谓天府之国。若能得公子梯田之法,期年之后其富堪比关中、山东两地。

    然后,蜀中既可为关中供给,又可为关中后盾。

    如此,崤函以西远胜山东六国,即便余孽再起,也无胜算可言。”

    即便是统一了,秦人对六国问题还是有着清晰认识——早晚会反。不然始皇帝也不会两三年东巡一次,申张秦法、宣扬威德。

    “六国若复起,必定合纵,怎无胜算可言?”

    羊舌劫知道这是扶苏在装傻,笑着言道:

    “公子居上郡为中,以北地、陇西二郡为左翼,以九原、云中、雁门三郡为右翼,笼太原、上党、河东三郡人心,据山势之险,既可固守免战,又可居高临下而击。

    山东六国敝帑,唯齐地可供给,岂可抵关中、汉中、蜀中之富?”

    羊舌劫早已从蒙恬口中得知公子所虑,根据他对直应之梦的理解,秦国的国运或被六国残余所终结,公子因此而躁郁。

    所以他的回答特别符合扶苏隐而未发的郡县、分封并行制。

    “善。”

    满意的同时,扶苏敏锐得指出其中漏洞,“入蜀难,出蜀亦难,长史如何疏通道路?”

    “水运。”

    未来的韩信就用汉水调拨蜀中兵粮,暗度陈仓,助刘邦完成得蜀望陇的基业。

    得到扶苏肯定的羊舌劫并不满意,反而问道:“公子认为将来局势会糜烂至此?

    臣以为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