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四十九章 王离其人

    王离坐在车内闭目,在吱嘎的车轴声中慢慢平复了心情。

    冷静下来的他马上喝住车夫,“停!”

    “往回走,快!”

    王离陡然间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喝酒还真是误事!

    “不,直接去向县令家。”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真的不晚吗?

    当王离来到向家得知向疾并未回来,心中也是闪过丝丝懊悔,仅仅浮现一瞬便抛之脑后:区区县令,又奈我何?我王氏有得是人巴结,不缺你一个。

    平息的怒火再次燃起,对向疾的不满再也压不下去,王离望着出来奉迎自己的向夫人心中莫名竟生起了歹念:好一个美人,怎么就嫁给了这么一个窝囊废。

    “将军,要不要进来坐坐。”

    向夫人自然看出了王离眼中的贪欲,心中一横,大胆邀请,侧身留出空间,也露出了悬挂在左边的腰佩,其上赫然刻着一个“杨”字。

    杨...华阴杨氏!

    王离瞳孔猛然一缩,现在杨氏的顶梁柱杨翁子可领着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九原郡,其位还比自己略高半畴。

    “不必了,我明日再来拜访,还请夫人转告。”

    王离扯出笑容,温言回道,完全不复刚才的凶相,当然他自己并未感到之前表情管理的失败。

    随着“啾嘶嘶”马鸣的响起,向夫人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埋怨起向疾:这个死鬼,怎么还没回来!

    此时驿站中,蒙恬抛出了一个略显尖锐的问题。

    “杨氏,华阴望族,怎会让族中女子下嫁与你?”

    向疾愕然,转而苦笑,然后解释道:

    “疾与内人青梅竹马,本就互有情谊。

    恰逢王氏来人提亲,本以为就此不再相见,幸得王氏族中老人认可,却将其许配于我。”

    “哦?”

    蒙恬挑眉,颇感好奇,“王氏为何相中于你啊?”

    “内人曾向疾坦言,族中老人擅相面,断言:

    王离其人面善,实则阴翳,可与之交,不可与之亲。性急脾躁,难担重任,杨氏不可与之联姻,会有坐牵之祸......

    反观疾虽碌碌无为,却能平平安安,享一生清福。”

    向疾确实是老实交代,但蒙恬却不这么认为。

    华阴杨氏久历兵事,族中子弟皆为军中砥柱,可却无一人能从政。下嫁族中女子给向疾想来也是一种政治投资。

    县令官职说大不大说下不小,更何况现在向疾还被郡守架空了,只需平调别处任职,实权岂不手到擒来?

    想到这里,蒙恬惊觉其中蹊跷,感叹自己几年来都忙于军务,从未留意过肤施诸事,竟然在眼皮子底下有这般穿针引线的暗线,杨氏的钓鱼线放得真够长的。

    蒙恬再三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闲在家养得有些白胖的向疾,隐约间能看出几分风采。

    “恬确能为向县令引荐,不过...”

    蒙恬顿了顿,观察了一番向疾的表现之后,继续说道,“不过,我更希望向县令能毛遂自荐,将此间之事尽数忘掉,你可明白?”

    “疾...疾明白。”

    向疾有些愣神,然后明白其中差距,这是蒙恬在为他留后路,不免有些感激地望向他。

    怪不得蒙恬能稳压王离一头,这功夫王离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学会。

    “蒙公恩情,疾当结草衔环以报之。”

    “非也!”

    蒙恬抬手拒绝了向疾的好意,“恬与公子俱为一体!”

    然后给他指明,“公子并未醉酒,为脱身掩人耳目罢了,你现在就去求见,必得公子接见。

    时候不早了,快去吧,公子已经许久未曾早睡了。”

    “谢蒙公提点。”

    向疾朝其行大礼以表心中感激,随后躬身离去。

    事情正如蒙恬所预料的那般,向疾果然见到了公子。

    “向县令,我正念叨着你呢,你就来了。”

    扶苏依旧是那般礼贤下士,温文儒雅,亲自拉着向疾的手来到案前,将笔墨未干的设计图展示给他看。

    这正是自己在听闻向疾改良了木轨驰道之法之后心中痒痒难耐,想要用后人智慧与今人试比高。

    “我听王明所言,在城墙上铺轨易,皆因夯土坚实如石,平如铜镜。

    于是我便想,何不将筑城之法用于驰道?城墙百年不塌,则道路百年不毁。”

    扶苏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参考的是同时代罗马的筑路法:

    先挖一米左右的路基,然后用一寸半厚的石子铺设地基,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地基内部积水。

    接着用细沙和黏土组成的混凝土糊在地基上,使表面更加平整光滑。

    再使用细小的石板严丝合缝地铺在混凝土表面上。

    最后,用大型石板铺设最外层的路面。路面呈和缓的弧形,可以将雨水排到路两侧的排水沟里去,避免道路积水。

    除此之外,道路两侧10米范围内的树全部都要连根拔起,以避免树根生长,破坏路面。

    考虑到秦朝、并未实际控制大理,也无法产出大理石板,所以扶苏对罗马筑路法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将大小石板更替为砖石。

    秦朝的烧砖技术已经初具发展,有能力承担起一定规模的砖石生产——主要是面向贵族,用于陵墓建筑。

    此法好是好,但靡费甚多,恐尽天下民力也难成一二。

    向疾还以为公子想用罗马筑路法全面更替驰道,连连摇头,指出其中不足。

    “公子,恕我直言。木轨驰道之法已有十倍之效,用此法筑路除却坚固并无他效,实在鸡肋。”

    向疾知道自己的出言给公子泼了一盆冷水,马上补充道,“臣劫以为此法可留存日后,徐徐图之。”

    历代君王都会搞一些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比如始皇帝的刻石琅琊山留名等等。

    对此,向疾也有所耳闻,不过公子这个筑路法倒是能双全,今后行路人中谁人不知此路是何人而开?所念功德莫大于此。

    扶苏闻言爽然一笑,听出了其中隐迹,“留于日后彰显我之功德吗?”

    向疾低头不敢回答。

    “罢了罢了,既然向县令说此为鸡肋,那这就是鸡肋。”

    说完,扶苏就将图录丢于火盆之中,任其燃起烈火。

    “公子,您这...”

    向疾张了张嘴,还是无话可吐,本就是他评价为鸡肋,公子不过是从谏如流。

    “有什么可惋惜的,过去的就都过去了,即使后悔又有何用?明日起,你就随我左右吧。”

    “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