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原

第四章 预言

    宋子京踩着明月的余晖踏进静凉寺,把手中的血色头颅扔在地上,对一众乞丐说道:“明日,拿着这家伙的头去官府领赏。记住,赏钱平分。”宋子京说的最后一句话很重,不是吩咐,而是命令。

    连霁此时似乎已缓和过来,轻声道:“这个世道为什么会如此,那些拉曼人,明明衣食无忧,可是他们的行径却如畜牲一般。”连霁说话的时候表情呆呆,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看着手中破碎的桂花糕。

    “这个世道本就不公。有锦衣玉食者,就有无家可归者。有人下雨天有伞遮雨,也有人有马车遮风避雨,也有人用蓑衣避雨,也有人连衣服都没有任凭风吹雨打,只待一死。”宋子京缓步走到那对躺在地上的母女那里,将披风盖在她们身上,对连霁说道:“人人生而平等,有时候只需一个尊重。”

    连霁挑出一块完整的桂花糕,把它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坚定的眼神看向自己的姐姐,并坚定的说道:“姐,我们去京城。我要参加今年的成栋会。”

    “成栋”是郢国选拔武人的考试,每四年一次在京城泰商举行,称“成栋会”。成栋会的奖励丰厚,前十甲能在军旅扶摇直上,获赠千金;前三甲更是能封侯拜将,甚至有迎娶公主的机会。因郢国近百年来将才凋零,故郢帝想用此法来激励国民习武,以富国强兵。

    连姝走到自己的孪生弟弟身旁,举起手够着已经比自己高许多的弟弟的头,连霁很配合的把头低下给姐姐摸。连姝轻抚着弟弟的头,柔声道:“我的小霁长大了呀。”

    “咳咳…”江时燕醒了醒嗓子:“看来你们也要去京城。我们也要去,一起呗,多些人路上好照应。”

    “我同意。”宋子京不假思索地附和。

    “我也同意。”连姝同样附和。

    这时连霁感受到了来自三人的目光:两个征求意见的目光和一个不容置否的目光。

    “我也同意。”连霁毫不犹豫的回答。

    “让我看看离这儿最近的地方,”宋子京从包袱里拿出地图摊开在地:“宁州,那么我们……”

    “我同意。”江时燕说道。

    “我同意。”连姝说道。

    “我也同意。”连霁说道。

    “……我还什么都没说呢……”宋子京起身走到庙门口,摊开手掌,握住那皎月撒下白霜般的银晖。宋子京抬头看着夜空的银盘,仿佛看到了展着笑脸为小姐撑伞的少年,穿着红衣裳为小姐梳头的少女,靠着母亲怀里睡觉的小女孩……。沉默许久,宋子京开口道:“在此之前,我们先把他们安葬。”

    这天夜里,宋子京做了一个梦,一个真实的梦。

    晴空,夏风,翠竹,竹林小道。

    宋子京和他的乘风被团团翠绿包围,成片的绿荫消减了烈日的怒气,夏日的微风在这团团翠绿中显得十分清凉。宋子京很喜欢这种凉爽的感觉,但并不包括躲在绿荫之后的朋友。

    “朋友,既等到了我,何不出来一见。”宋子京边说着边握住刀柄。

    “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响起,一道人影从绿荫里蹦出,落在前面的翠竹之上。只见此人穿着灰色道袍,一张红色脸谱覆在脸上,他的腰间悬着一柄剑。

    道士边鼓掌边说道:“不愧是来自神通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他怎知我来自神通门!宋子京皱起眉头,握刀柄的手重了几分,“阁下是谁?怎知我的出身?今日在此等我,找我何事?”

    “我来只是想告诉你一个预言。”道士踩在弯曲的竹子上,慢悠悠的来回走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你,会是未来的一环。而我的身份,你无需知道。至于为何知道你来自神通门,如君所言,我是你的'朋友',自然就知道了。”

    “阁下说我是未来的一环,那么,我是下棋的人,还是被下的棋子?”

    “棋子也有黑棋白棋,你怎么不问,你是执黑棋,还是执白棋?亦或是,你是白棋还是黑棋?”

    “油嘴滑舌。”宋子京抽出手刀,乘马朝道士奔去,“让我看看你到底是谁!”

    道士轻点翠竹,点起一抹轻笑,举着剑卷着风朝宋子京刺去。

    “铛!”刀和剑结结实实地撞在一起,撞出点星火花。刀与剑、马和人擦身而过,宋子京虎口吃疼,暗暗吃惊此道士有如此力气。却忽地感到背后发凉,急忙勒马转身挥刀旋劈。旋利的刀刃砍断来势汹汹的箭矢,断成两截的羽箭直穿宋子京背后的一棵翠竹,惊落一阵竹叶雨。宋子京瞥到箭头有一张纸条,不知上面写着什么。

    那红脸道士扔掉手弩,收回宝剑,十分郑重的对宋子京说道:“朋友,你的人有危险。那纸上有你想知道的东西。”

    宋子京眉尖微拢,见道士没有敌意,收回手刀,拔出身后的羽箭,策马来到红脸道士生前:“你说我的人有危险,谁?我的那帮兄弟,还是……难道是她?”是她吗?宋子京不敢去想。

    “你的人,就是你心的想的她。”道士用手微微遮脸,等放下时,脸谱却变了,依旧是红脸,不过是笑着的红脸。

    他看穿了我的心思。而且,他竟知道时燕!他为何这么了解我?宋子京盯着那玩味的笑脸,心有点乱,拽下箭头的纸条紧紧握在手中。

    “你……这是在帮我吗?”宋子京的声音有点颤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是激动吗,还是害怕?

    “喂喂喂,可是你先叫我朋友的啦,我当然要帮你的啦~。”红脸道士的话有点滑稽。

    宋子京深呼一口气,对道士抱拳道:“会州宋子京,请教阁下名讳!”

    红脸道士连忙摆摆手,“哎哎哎,小意思啦,后会有期。”说完,未等宋子京反应,转身跃入那片翠绿之中。

    微风轻抚宋子京的长发,远处摇曳的翠竹越来越远,直至没入在尽头闲逛的云朵,消失不见。

    宋子京展开那张纸条,上面有两行字:白玉京和江时燕。

    几天前…红脸道士…为什么梦到了几天前的事…哦,是因为见到时燕了么…时燕…我的人…我的……。

    “子京,子京……”耳边传来动听的少女声,十分温柔。

    宋子京睁开眼,看着那张熟悉的笑脸,心里笑着,继而是眼角笑着,继而是嘴角笑着,“时燕,你吵醒我了。”

    江时燕嘟嘟粉嫩小嘴,鼓了鼓红粉脸颊,故作生气道:“哼!太阳都晒屁股了还睡,不要脸的宋子京!哼!”

    “哎~,时燕~,燕燕~,这不开玩笑么,燕燕~”

    “哼!不要脸的宋子京!”

    “燕燕~”

    “哼!……”

    连姝看着少年少女你一句我一句,感觉今天的清晨有点冷。

    人生莫大的悲哀莫过于你爱的人有了爱人。连姝这样想着。我只能把对你的爱藏在心底。

    “咳咳咳……”连霁装模作样地咳了几声:“今早有点冷啊……咳咳……燕宁兄,时燕姐,咱们该启程了。”

    ……

    大郢国立国之初,国力强盛,周边国家都奉大郢国为“天上之国”,与大郢往来密切,尤其西南边的天竺,更甚派僧侣前往大郢传教。相传大郢开国皇帝一直得不到儿子,天竺王派国师携舍利供奉于大郢国都的承净寺,并跪求佛祖七七四十九天,竟为大郢开国皇帝求得一胎三子。大郢开国皇帝龙颜大悦,大赏天竺国师,改承净寺为承竺寺。自此,大郢国佛教兴盛,寺庙广布天下。

    宁州广安寺,像往常一样,来寺里求佛的香客络绎不绝。寺里的住持是个年轻的和尚,模样相当俊俏,一对丹凤小眼着实迷人。在广安寺,凡求姻缘求子嗣,都须经他手。

    在广安寺的后院,许多香客正拜访这位年轻住持,多为求子而来,年轻住持坐在一颗红豆树下,红豆树长得枝繁叶茂,香客围其而座,好不热闹。

    一个寺里的小和尚脚步匆匆,疾走至住持身边,在住持耳旁耳语了几句。年轻住持脸色微惊,起身快步离开。

    小和尚对香客拱手道:“明镜住持今日有急事需处理,还请诸位改日再来。小僧在此至歉。”言毕,不等香客反应,就随明镜住持快步而去。

    明镜和小和尚行至一处厢房,小和尚左顾右盼确认四处无人,关上厢门,卸下妆容,拿掉白皮头套,露出一头乌发,还有一小撮赤发遮住了右眼。小和尚正是广安寺两位住持之一,明銮。

    明銮坐下喝了一口水,对明镜说道:“在白沙镇的马奎被人杀了,在白沙镇活动的拉曼人已做鸟兽散。”

    明镜脸色仍然惊惧:“怎会如此?难道我们的计划被发现了?明銮,此消息确定吗?”

    明銮长呼一口气:“千真万确!我在想,难道那个预言是真的?”

    明镜更加惊讶:“你是说,杀马奎的人姓宋,表字有燕?这……不可思议!”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杀马奎的人,姓宋,名子京,字燕宁!那个预言看来是真的!”明銮坐下哆嗦地倒茶,竟连茶壶都端不稳。

    明镜左手扶额,右手紧握拳头,接连叹气:“哎……一百年前明心天师预言,在整整一百年后,我们拉曼族将建立国家,并一统天下。但是,会在整整一百年后,会出现一位中原人,他会他刚出现时是一只飞燕,但他会飞过鸿门,成长为一只展翅大鹏,成为阻碍拉曼族大业上最锋利的绊脚石!而这个中原人,姓宋,表字中含有燕!”

    这个预言是真的,是真的吗?我不知道,我更不想知道。明銮顿了顿,开口道:“此事向大哥汇报吧。该如何做,交给大哥。”

    明镜点点头,没有说话。

    在广安寺的对面,广厦楼的歌姬正高声吟声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生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