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帝师

第十八章 姬诵的困惑

    深夜,宴会结束,群臣渐渐从王宫中散去。

    姬昱却并没有走,明日就是要再次分封诸侯,按照天子的命令,名单已经由他和太公一同商议出来了,不过在分封王令正式宣布之前,他需要先亲自告向天子进行最后的汇报。

    ……

    “王叔,既然名单是你与太公共同商议的,寡人信任你二人,明日直接在朝会上宣读便是,寡人……”殿外,姬诵望着姬诵的分封名单,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瞬间入了神。

    “王上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姬昱立即察觉到了姬诵的神情变化,连忙躬身问道。

    “寡人只是觉得……”无数思绪如雪花一般疯狂涌入了他的脑中,三监之乱三监皆为邦周的封国。先王伐纣,先王一直以来是商的封君。以商代夏,商也曾是夏王朝的封国。

    似乎每一代新王朝都是由旧王朝的封国蜕变而来,那么如今邦周大行分封,是否也会与前几代王朝一般,同样是在为自己的末路掘坟?

    姬诵的心里隐隐升起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思绪如同那天空四散的星辰思绪一般杂乱无序。

    无数复杂的问题一同萦绕在他的脑海,他想开口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又发现不知该如何表达,在沉默了半天之后才缓缓问出。

    “王叔百年之后,寡人该如何才能掌控得了这天下几百诸侯呢?”

    “任何体系一旦成型,便会立即开始脱离其创造者掌控的进程。”姬昱有些失落的小声嘟囔道。

    但这句话他没有让姬诵听到,他并不想在姬诵心中埋下对分封制怀疑的东西。

    受限于各种时代的限制,很多事情即使明知道是在饮鸩止渴也必须去做,因为不做只会灭亡的更加迅速。

    姬昱担心如果让姬诵对分封制产生不必要的想法,他很有可能会在亲政后消除心中的梦魇,从而做出很多不该做的事,加速邦周的灭亡,那时他的家族肯定也会受到牵连。

    “我知道王上的担忧,但分封制并非如王上想的一般,它的背后有着一股不可见的力量时刻在保障它的顺利进行,它运行的关键从来都不是我的存在。请王上放心,即使臣百年了,分封也会依然会有序运行的。”

    “这个关键不是王叔?”这个回答确实出乎姬诵的预料。

    “是的,王上。按照臣与太公的设计,从制度,每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几乎拥有着无限的权力,无论是财权,军权,又或是官员的任免全都是由其一人掌控,无须通过天子的同意。”

    “实际上,我们在这些诸侯国也没有驻军,也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管理的基础。”

    “王上觉得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何在封国就国后,还是会对您和京师马首是瞻,还要听从我们的诏令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礼法要求他们这么做吗?”

    此话一出,姬诵不可避免的再次陷入了语塞,“是……是因为他们都害怕寡人的天子六军?”

    “王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永恒的恐惧,只有永恒的利益,用恐惧去控制别人,最终只会被恐惧笼罩。”

    “对王师的控制的确是原因之一,但并非仅仅如此。”

    “因为,”姬昱拉长了一些尾音,“他们都需要依靠不断巩固与您,也就是京师的地位来保证自己地位的稳固。”

    “我们与各诸侯国实际上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嗯……嗯?”姬诵依然还是一片茫然。

    “王上,接下来这个东西,听起来可能会很些绕口,也可能有些难懂,但臣觉得以王上的天子之资,等臣说完,肯定立马就会明白。”

    “臣于您说一个先王曾对我说起过的故事。”

    “这个故事需要从咱们周人的上古贤王说起。”

    “上古贤王们,为了给族人们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耐以生存的土地,通过各种方法以血缘与纽带将周人与四周其他强势的部落融合在了一起,并真的带领着他们在戎狄环绕的西部边陲中守下了咱们周人的领土。”

    “为了继续应对之后可能的战争,先王们很快在周人部落中,建立起了一套简单的征收体系。”

    “先王的亲族们从各地收集来粮食一同上交给先王,再由先王统一分配,这部分人也就是周人中最早的贵族,通过征收,他们掌握了难以想象的粮草,其中先王所能控制的部分占比最多,依靠这些粮食,先王才得以不断训练出强大兵士,并以此着保护着周人的土地。”

    “可随着周人的人数极剧扩张,这套征收于管理体系的不断成熟,一个新问题也渐渐出现,变得发严峻,就是先王那些曾经亲族开始为了取得更多对粮食的控制权开始不断的相互争斗,先王对他们的掌控力也变的越来越低。”

    “因为体系的成熟,先王的地位似乎正逐渐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四周的安宁,也开始让族人对于无偿上交一部分粮食这件事日渐不满。”

    “先王的亲属们很快发现,似乎不再需要先王的存在也能够维持部落的运转保持住自己的地位,收税的人员也就是掌握财权的是他们,对外征战的也就是掌握军权的人也还是他们。”

    “既然一切都由他们掌握,又何必还要先王白插一脚进来,拿走他们辛苦收上来的一部分粮食了?”

    “果然,数年之后,先王的某个亲属拉着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发起了叛乱,并许诺事成之后他们每个人都会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粮食。”

    “很幸运,在一番血战之后,先王最终还是掌控住了局面,镇压了叛乱。不过此次事件也让先王清楚的意识到你现在这个体系的巨大问题,如果不能在这个体系中创建出对自己永恒的需求,他的地位也就随时有被替代的可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王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类似于如今分封的体系。这个体系不光可以继续的扩大周人的王朝,还能进一步巩固先王的地位。”

    “先王先是决定把那些互相不太熟识但都忠于他的亲信和亲戚,分别分封到周围的各个地区,让他们成为类似诸侯王。”

    “我们先来看一下那些被先王所分封的诸侯国们所面临的都是什么样情况,和如今的邦周类似,那时整个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一种荒芜的状态,四处都是尚未开化的蛮夷”

    “那些被分封的亲信们带着自己的武装来到各地组建了诸侯国,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仅仅依靠一个诸侯国的力量想要对付蛮夷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先王分封的时候都是将相互不太熟识,甚至可能是有矛盾的亲属分封在了一起。因此每个诸侯王都没有调动其他诸侯王的权力。”

    “但由于这些亲属都是忠于先王的,只有先王有一定命令他们的可能。”

    “即使他们的国土离先王很远,先王也很难监控他们。但为了保证自己在蛮夷入侵的危难时刻能够获得邻国甚至是你先王的帮助,他们只能选择听从先王的命令。”

    “同样的,这些诸侯王在封地所要管理的百姓也是远多于他所统帅将士的,本地部族中必定会存在有许多反对他这个外来人的势力。”

    “如果没有先王如今是王上您的背书,仅仅依靠诸侯王的那些军队,无论是从实际作战能力还是心理威慑力来说,都是不太够的。地方的反对势力很容易的就能拥有比之更强的武力,进而产生叛乱。”

    “但如果拥有先王对他们的背书就完全不同,在先王所分封并认可的诸侯国中叛乱,意味着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当地的那些兵士,而是整个周人的武装。两者的不同威慑力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先王就建立了一个不断正向循环的权力架构。这些诸侯王无论何时需要先王的帮助,所以会听从先王的号令。同时又由于他们听从先王的号令,先王的力量也就随之得到了加强,从而导致那些诸侯国又变得更加需要先王的帮助,并由此不断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