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再起

第三卷:征战,血火河山 第十四章:大贼(一)

    如果不考虑社会成本,打劫实在是迅速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假设一个身强体壮穷人甲横扫的是一片贫民区,那么从其他诸如穷人乙、穷人丙处掠来的东西累积起来也可以让他变成富人甲。这也是历代大多数农民起义能够迅速膨胀的原因之一,比之官府,这些平头百姓一旦变成社会反面以后就会更加凶狠——毕竟他们做的只是短线,很多人心中想的也只是捞到一笔好好过日子,再重新做回顺民。为了迅速实现这个目标,所有手段都可以用,而无须像官府一样顾及民变乃至“官声”一类虚伪的问题。

    在目前,大唐朝就是一个很大的贫民城市,贫民窟是这个城市的主体,在这个王朝中先富起来的群体现在已经被毁灭大半,而在这一毁灭过程中成为新富的群体则纷纷上位,开始顾及起他们之前不太考虑的问题。

    李严也是穷光蛋出身,不单是他,除了刘鄩以外,山南团体之中几乎没有什么累世富贵家庭出来的,最高也不过是军班子弟和破落官僚,前者如现在镇守朗山、吴房的赵麓,后者如权相后人李胤烨。他们迅速上位以后虽然也十分顾及民心的作用与影响,但所需要顾及的只是山南的民心而已,即便是伪人道主义分子、山南总头目李严现在对于山南以外的百姓也已经开始淡漠。在山南团体看来,山南以外的百姓若是没有可能归附,生死都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山南团体只关心结果,不在乎过程和手段——这是典型的军阀心态,对于他们治理下的百姓来说还是“爱民军阀”的心态。

    山南需要扩张来保持发展速度,尽量在最短时间内缩小与河南的差距,以势力保持自身的独立与发展——这是李严的观点。

    开战对于山南团体来说不是问题,对于战争军方早就摩拳擦掌,在山南目前的体制下,军人是地位最为崇高、收入十分丰厚的职业。山南军阶级森严,特权分明,讲究战功劳第一,这就造就了一个狂热的军官团体,甚至于士兵们对于财富和地位也十分向往,对于军队来说,战争意味着机会——这种心理在下层军官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山南的文官系统也不反对战争,前提是他们认为战争所得足够赢利。而这个时代的战争其实就是掠夺,区别只在于旗帜不同,掠夺程度不同,赢利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山南军军纪是比较严格,但并不代表他们不会抢劫,一个个都是雷锋穿越,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严他们整理出了一套比起其他藩镇来说最为完善的抢劫制度——集体、有计划地抢劫,然后再按战功分红。这套制度的优点在于它的计划性,有了计划,在宪兵的监视下抢劫就成了暴力威胁下的征敛行为,重复抢劫、无论贫富乱抢的现象得到控制,避免了无序抢劫带来的恶劣的影响,甚至还会成为善举——如果抢劫所得十分丰厚,山南军还会向没有遭抢的赤贫家庭分发“救济”。至于被抢者,身处乱世的他们能够遇见不多重抢劫,奸淫杀人的军队已经十分难得,反应也不会太过激烈。总而言之,抢劫其实是一门艺术。

    李严对战争之所以存在犹豫,其最大的原因是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否则他早就对周围下手,以“挽救”那些在封建军阀统治下饥寒交迫的人民了。

    山南军数量有限,守土尚且捉襟见肘,若要展开攻击更是很难集中起足够的力量。按照参谋司的计算,山南如果对外发动战争,所能抽调出来的主战力量不过一万军队,两万民夫——这还必须以征调大量丁壮补充到留守军中临时协助防务。这会给山南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会给物资储备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也是李严最大的担心所在。

    在军事上,山南军队虽然训练水平相当高,甚至可以说训练之严格与规范当世无匹,但说到底,一半士兵没上过战场,五分之四的士兵没有打过硬仗,这样的军队在真正的战斗中能发挥多少训练水平也很值得怀疑。毕竟战场的残酷对于新兵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即便是训练严格的军队也很难完全避免新兵恐惧和崩溃。

    从对手来说,若是对方了解李严和他的军队,掌握充足的情报,来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那山南可就全毁了。即便对方坚壁死守,稳定要点,山南军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旦被拖住,那么山南的危险将成倍增加。

    当然,战争也不是能打,突袭小邑逐步侵夺便是稳当之法。但那样似乎不太现实,李严不愿意树敌过多,也不愿意周围团结起来——尤其是团结到朱阿三那边去。李严的方略是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举成功,将对方掏空。

    虽然满心攻击他人的想法,但李严并没想过要夺两个镇来兼职,在他和山南团体看来,这样做得不偿失,多领一镇对解决山南问题没有实质的帮助,反而可能因此在周围敌视、朝廷防备的环境中背上一个新的包袱。

    打还是不打?打又该怎么打?

    参谋司是主张打的,他们所拟订的方案早就摆上了李严的案头,方案有三:一是突袭荆南,争取获得江陵府的控制权以获得南向的支撑点。二是进军申州,控制赵氏抵御朱温,坚持与河南的对峙摩擦。三是兵出淮南,目标江夏、汉阳,然后可以进逼武昌。如果拿下江夏、汉阳,则东进北上均能获得一个有利位置,能拿下武昌的话那就更好——不过李严现在手头没有水军,暂时无力东进。

    对于李严来说,突袭荆南的方案最为靠谱,是今年农闲时用兵的最佳选择,毕竟山南军有过打劫荆南的体验,而对方所表现出的软弱和迟钝也正是可欺之处。更重要的是,荆南有李严的“盟友”——那些世家会给山南军活动提供最大的便利与支持,前提是山南军战场表现良好。在他们的默许和协助之下,监察司目前在山南的情报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监军朱敬玫和陈儒头天意见有冲突,山南第二天就能收到虫蚁师的信鸽。

    参谋司针对荆南拟订了三个计划,突袭兵力从八千到两万不等,李严更倾向于第一个计划,即于襄州东南虚张声势,发起佯攻,主力从复州潜入,迅速穿插至迅速夺取安兴,兵临江陵。这个计划非常冒险,如今交通落后,舟桥部队又实力差劲,进攻线路太长压力将会极大,至少李严不认为补给能跟得上。可以说,这个计划完全就是赌博。

    既然是赌博,就意味着这个计划存在着相当诱人的地方。首先是对于山南的兵力调配来说将会轻松很多,突袭的主力在计划中不过七千,佯攻部队因为基本不离开山南核心地区,补给方便,而且不会导致防务太过空虚。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次突袭的线路十分诡异,对方只要没有事先防备,成功的把握将会非常大——若要按此路线,意味着山南军必须穿行与湖汊间,需要极强的行军能力和充足的情报,荆南自然不会知道山南军已经同时具备了这两点,多半不会防备太严。

    “七千人是不是足够?”李严在同时召见参谋司的韩建和主战部队的王贤和刘鄩时候问道:“还有,是不是有把握在这种环境下保持隐蔽?辎重补给怎么解决?”

    随着李严的指挥棒,沙盘之上沟渠纵横之势尽显。虽然山南军所选择是的主要行军路线是其中一条稍微宽阔贯通的陆路走廊,但为了避免被提前发现,必要的时候还是必须绕过几个要点,而且必须是夜间绕行。这样的行军对于机械化行军来说都有困难,何况是古代冷兵器军队?

    韩绰望了一眼年轻的王贤和刘鄩,示意由他们来讲。因为这个牵涉到具体执行部队的能力,一线主官最有发言权。当然,王贤和刘鄩作为山南青年军官团体的中坚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只是这一点却不好明说。

    王贤和刘鄩目前的正式职位还是团统制,但两人的影响力却依旧不减,甚至比起被处分之前还要大。参加过正月山南兵变的军官们一致认为是王贤、刘知俊、刘鄩等人一力承担了私调兵马的罪责,掩护了大家。若说正月前年轻军官团体领导中下层军官靠的是职位和与大帅的亲近程度,现在更有了几分对于他们本人的尊重。

    在进李大帅作战室前半个时辰王贤和刘鄩才拿到这份作战计划,两人被限制在指定地点匆匆看完以后就充满了兴奋之情,大帅叫他们来的目的已经很明显:让他们去打仗。对于他们这样的年轻将领来说,对战争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要是能马上立功,他们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将领,才有希望成为名将领,尤其是对还没立过大功,被很多人认为是赵括式将领的刘鄩来说更是如此。

    经过短暂的讨论交流,刘鄩立正说道:“禀大帅,可以做到!”

    “说。”李严看了一眼刘鄩,心中还是没底,对于这几个年轻人他已经是比较熟悉了,一个个狂热骄傲得要命,为了立功很有可能忽略存在的问题,李严并不想因为他们的个人原因而导致作出不理智的决定。

    刘鄩恭敬地接过李严递过的指挥棒,向王贤点点头,开始了论证。

    从刘鄩的完整系统的论证上看,他显然不是第一次作针荆南的推演,从已经细化到荆州军作息习惯,将官嗜好的细节上看,他还调阅了他这个级别所能接触到的几乎全部情报资料。当然,刘鄩还没资格清楚地知道李严和荆南几个世家大族的密约内容,否则他将更为自信。

    刘鄩的计划是挑选战斗素养最好的单位,加强老兵的配置,并针对实际情况,对这些士兵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秘密训练。刘鄩特别强调了李严有一个多月没有直接视察的军队训练工作期间军队的训练进展,他认为,现在的士兵无论是意志还是其他训练水平都已经足够承担突袭任务。

    红色军队不也是靠双脚走小路起家的?只要指挥得当得,问题应该不会很大。但李严还是没有点头,又问道:“攻城怎么办?毕竟荆南军再蠢也不至于你过了公安还毫无察觉。”

    刘鄩皱了皱眉头,答道:“禀大帅,我军因为突袭所需必须放弃所有的民夫,辎重自然无法携带,但我们斗胆申请将第一营编在突袭序列之内,同时我们要求多提供装备……允许使用保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