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青梅杏子红

第七章 宋小方病史(二)

    1960年冬天,一对逃难的夫妇出现在金水村村头,那男的约莫30岁光景,右手牵着一个蓬头脏脸的女娃娃,左手边的那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若是寻常时候,热情的村里人定会上前询问这家人的情况,并伸出援助之手。可是现在,不用问也知道,是原有的田地难以满足一家人吃食,出来讨活路的。可金水村的庄户人家也自身难保,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哪里有多余的粮食资助这可怜的一家。看到这一家四口,村里人虽然心里、眼里满是同情,但实在没有能力帮助他们。

    大人倒还好说,只是这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最经不住饿。可孩子的母亲好几天没有进食了,奶水严重不足。眼睛肿得像金鱼泡的女人无奈地拍打着婴儿,希望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可孩子哪知道这么多,哭声越来越大。听到孩子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男子急得满头大汗,他踉跄地挨家挨户去乞讨,希望能为襁褓中的婴儿求得一口奶水。

    可询问过大半个村子,却没有发现一个哺乳期的女人。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男人蹲在墙角,望着女人怀里的孩子,失声痛哭起来。这年头,庄户人家不需要为田地操心——实际上,就是想操心也操不上。无事可干的庄稼人围着这一家四口窃窃私语,在表示怜悯的同时也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帮助这新生的婴孩。

    “老张头的儿媳妇不是前段时间添了一个丫头么?”

    “好像有这回事。”

    “老张头啊,他家在咱村里还算过得去的人家嘞。”

    “就是就是,老张头那儿媳妇翠花心眼儿也实在。”

    …………

    在骚乱中,老张头已经拨过人群走到男人面前。他用布满老茧的手扶起蹲在墙角的男人,低声说:“抱着孩子,跟我来吧。”说罢,他颤巍巍地在前面领路。

    人们自觉地从中间分成两半。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老张头和他后面的一家四口,只是这盯毫无恶意。还有好奇的人一直跟到老张头家里。

    翠花正在灶台给丫头炒沙土。在农村,谁家新添了小孩,谁家就要留心准备沙土。到冬天的时候,就在小被子里铺一层炒热的沙土,然后将婴孩裹进小被子里。这样既能保暖,又能充当纸尿裤。一天要换两三次窝,需要大人手脚勤快反复炒热沙土。

    翠花听到门外乱哄哄的声音,刚走出堂屋想去查看怎么回事时,遇上了刚进院门的老张头和那逃难的一家。老张头简单地给儿媳妇翠花说了一下事情原委。通情达理的翠花一把接过孩子,去堂屋里喂奶去了。那女人和男人见状,忙向老张头跪下磕头。老张头一把拉起夫妻二人,让他们坐在院里的石墩上。他从厨房里端出一个碗,碗里是几块地瓜。他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年头不好,说什么也不会用这么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招待你们。唉,啥时候是个头啊!”那男子忙接过碗,一边把地瓜分给妻子、女儿,一边泪流满面地向老张头道谢:“大爷啊,多亏了遇见您,多亏了……”

    事情得到解决,那些看热闹的人也离去。但真正的故事才刚开始。

    没错,相信你已经猜到了,那个饿得大哭的婴儿就是宋小方。那对夫妇就是宋小方的父母——余迎花和宋占湘,还有那个蓬头花脸的女孩就是宋小方的姐姐宋小圆。

    不过,还要补充一点,我叫张小丫,老张头是我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