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青梅杏子红

第八章 宋小方病史(三)

    考虑到灾荒年,到哪都面临饿肚子的风险,宋占湘和余迎花商量过后,决定落户我们金水村。原本我们家在一环线的最右端,但宋家在我家右侧搭建草棚后,我家就不再是端头了。他们计划着开辟几亩薄田,做些零工来应付生活。

    一般的庄户人家,大多重男轻女。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谁让男孩子是家里的顶梁柱,秋忙时庄稼抢收、春耕时赶水浇地,男孩子就像凌霄树,是家族的门面和担当。女孩子可就不一样了,长得再漂亮,干活再麻利,最终总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多地投入和付出,到底还是别人家的。老一辈认为,女孩子就像是牵牛花,总归要依附在别人家庭上。

    整个金水村大抵这样认为,可宋家却是个例外。宋占湘夫妇并不认为男重于女或女重于男,他们总说男孩女孩都一样。事实上,他们也以男女平等的观念对待姐弟俩。这让村里许多女孩,当然也包括我,心生羡慕。羡慕归羡慕,可村里的小孩子大抵不和这姐弟俩玩,倒不是不愿意,而是根本插不上嘴嘛。

    这其中的缘由可就说来话长了。虽说宋占湘夫妇是逃难来到金水村的,可他们却和普通的农民有很大不同。宋小方的曾祖,是晚清的秀才,学识丰富;宋小方的爷爷是坊间的教书先生,热衷读书;宋小方的父亲,在50年代扫盲运动兴起时,担任扫盲班的班长。虽被迫离乡,却也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如此算来,宋家勉勉强强可以称得上“书香世家”。所以,宋占湘对膝下的这一双儿女更是寄予厚望。

    当宋小方刚满三岁时,宋占湘就在草屋旁新收拾出一间屋子,说是供姐弟俩读书认字用。每当农闲时侯,宋占湘就在简陋的木头书桌旁教姐弟俩读书,先是简单的单字,后是成篇的古文。姐姐虽不如弟弟聪明,倒也还算勤奋。俩姐弟对书浓厚的兴趣让宋家夫妇年复一年的辛劳得到慰藉。麦收过后,宋占湘总要从金江市买回一些时新的书籍,慢慢地,竟填满了北墙一面书架。若是赶上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宋家夫妇宁愿加班加点干活,也不会动员俩姐弟俩下地干活,怕耽误孩子的读书时间。这在我们金水村简直可以称得上一个奇葩。我们金水村的孩子从三岁起就会干农活。即便是家底殷实的庄户,孩子也是要干活的——男孩子学习耕地犁地的本领,女孩子学着收拾家务和做饭,绝不会让孩子把时间花在无益于田地庄稼的事情上,更不要说看闲书了。

    宋家夫妇非常欢迎村里的孩子来家里看书学习,就算是来玩,也是欢迎的。起初孩子们三五为伴地来宋家认字看书,后来孩子们就不愿意去了。为啥?还不是因为,刚到宋家,屁股还没坐热,大街上就此起彼伏地传来声响——“大妞,给猪炖盆食。”“二狗,给你爹地里帮忙去。”……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悠闲读书的宋家姐弟,心里十分羡慕他们拥有这样的爹娘。然后一咬牙,狠心跨出宋家大院,慢腾腾地回去做活。

    二狗他娘埋怨道:“正忙的时候,让孩子们认哪门子字啊?再说了,就是认识这么多字,又有什么用,生就是庄稼人的命,瞎折腾什么。”

    “是啊,俺也这样给大妞说,谁知道那死丫头天天往宋家跑,家里的猪到现在还没有喂,这算怎么回事?”大妞她娘应答道。

    ……

    一旁的二狗和大妞都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是担心宋家夫妇听到这些话伤心?还是怨恨母亲的不理解?还是在思索别的什么想法?反正,下次二狗和大妞都不好意思再踏进宋家小院了。这样的戏码,隔三岔五就会上演,就是这戏,费“演员”——小孩子。

    慢慢地,村子里的孩子都不好意思再来宋家串门了。

    宋家姐弟俩天性文静,和我们这些野孩子不同,他们从不爬树、摸鸟、下河,所以我们也很少见到宋小方姐弟俩;即便碰到宋家姐弟,村里的土猴子们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谈庄稼地吧,人家压根没下过地,哪里知道什么;谈古书汉字吧,村里孩子不识字,又不知从何说起。不知不觉间,一堵无形的墙出现在村里孩子和宋家姐弟间,越来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