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天下之三国风云

第四章 廷推

    仔细想来,炎山刚才说的话,不是特别莽的人,确实不敢接茬。

    一开始毛遂自荐,那是理所应当。

    但是两位大佬亮出底牌之后,再有其他的人选,那都属于挑战大佬地位的行为。

    这七十四位朝臣当中,王,曹二党共占了八成。

    剩下几个闲云野鹤,或者没有门第的新科士子。除非皇上直接受意,否则哪敢随便说话。

    但事发突然,炎山没有准备。

    这些人也就只能猥琐的躲在角落里暗中观察。

    此时这般宁静,却远比刚才那喧喧闹闹,更让人感到不安。

    又过了片刻,

    终于有人站起身来!

    见他昂首挺胸,一声高喝:

    “陛下!臣愿保荐一人,可为大帅!”

    炎山闻声望去,那人的席位,在三十步开外。灯光中看不清面目。即便看得清,应该也叫不出名字。

    都快坐在门口的人了,也就是个刚能奏朝的级别。

    但在此时,敢开口讲话的人,那绝对就是个纯爷们!

    不畏强权,秉书直言,官再小,

    也是大焱的耿耿忠臣!

    也是大焱的铮铮铁骨!!

    炎山听他这一嗓子,心中颇觉气爽,赶忙也大喝一声:

    “好!爱卿上前说话!”

    “遵旨!”

    那人不卑不亢,扶长袖大步上前。

    两侧党人,目光如刀。

    但来者毫无惧色,周身上下,散着一股凛然正气。

    炎山见这等风貌,心中大加赞赏,暗想以后一定要重用。

    那人近身十步,突然跪下。

    “臣,国子监祭酒严嵩,愿舍命保荐一人!”

    “噗~”

    半口茶水喷了出来。炎山再次进入石化的状态。

    我看人真准!

    ……

    不能草率,不能草率。

    先听他把话说完。

    “爱卿平身,不知严卿家,要给朕保举何人?”

    “一代战神,英王朱祁镇!”

    ……

    “咳,咳咳,咳~呵呵呵,咳咳,咳~哈哈哈。”

    头好轻,身体好软,我是不是飘起来了?

    炎山赶紧摇了摇脑袋,结束了短暂的眩晕状态。

    土木堡战神!

    你们忒么逗我玩儿吧!

    强压住怒火,冷静思考了片刻。回头看了看魏忠贤。

    见他正是一脸谦逊,弓着身子站在了自己身后。

    心中回过味儿来,老东西,好算计啊!

    左右看了看王,曹二人。

    “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两人不约而同的都笑了起来,笑声中充满了,掩饰不住的鄙夷。

    “操,钦佩英王上阵杀敌之决心!”

    王莽笏牌,依旧不歪。

    “英王吉人自有天相!”

    两个老贼又开始不好好说话了。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功夫,朝堂上又乱成一片。

    一堆人喊着赵将军。

    一堆人喊着隋国公。

    几个人在角落里,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小声嘟囔着英王殿下。

    炎山看着如此局面,头皮发麻。

    这情况,就算是吵到襄阳被人攻破,也未必能有什么结果。

    等等,凭什么能确定襄阳是被攻破的呢?

    守襄阳的人,可是吴三桂呀……

    抓着脑袋使劲摇摆。

    越是混乱的局面,越不能被负面情绪左右。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人,更要如此。

    目前三个人选,赵匡胤,杨坚,朱祁镇。

    按说是都不能用,但事情紧急。管他是谁,必须也得先顶上一个。

    至于后果如何,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吧……

    心思已定,在魏忠贤的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

    魏公公领了旨意,赶忙让后面的小太监操办起来。

    掖庭卫又开始维护起了秩序。

    宣殿上再次重归平静。

    过了一小会,几个小太监搬了个半人高的漆皮盒子过来。

    又把这漆皮盒子至于一具四足支架上。

    仔细看这盒子顶盖上,有个半尺来长的开口。

    长的好似个投票箱的模样。

    对!

    这就是个投票的箱子。

    只听四个小太监传唱:

    “今日选帅,陛下已明圣裁,可圈用者三人,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隋国公杨坚,英王朱祁镇。

    皆是况烁古今之才。

    但圣人不夺卿家之志。

    廷推正举,凭票红众寡,提印拜帅。

    请诸位大人自取推票~”

    这也是大焱朝,常见的规矩。

    啥事吵不下去了,就投个票。

    往常的情况是:

    王党人多些,曹党人少些。但整体上相差不大。

    几个无党之人,正好被炎山用来四两拨千斤。

    众人刚要前去拿票,却听炎山忽然开了口。

    “列位卿家,听朕一言。

    以前廷推,一人一票,实为党争之延续。徒增犬兔之斗,常误国事。

    朕有一思,今日不如一人两票。

    而这两票不可同投与一人。

    此法可破党派之固形,为大焱甄选英才。

    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曹丞相,你说呢?”

    众人起初不明白,这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越想越有点意思。

    要是一人一票,每人只投自己阵营,那王司徒,优势最大。

    况且大多时候投票,只不过是为了固党,未必是真心选才。

    但一人两票,固党之余,还能不杀推才之心。

    陛下,英明啊!

    尤其这曹丞相,反应最快。以前票选之时,经常敌众我寡。唯有高价拉拢无党之人才能反杀。

    但此时,无党之人已有主见。再难以拉拢。眼见着廷推败局已定。

    没想到此时,陛下竟递来了橄榄枝。而且出的这个主意对自己显然是有利的。

    连忙恭敬回话:

    “陛下神思,操,五体投地。臣亦觉票选之规,有所纰漏。常寻改良之法,但百思不得其解。

    今日听陛下一言,犹如醍醐灌顶。臣请立行此法!”

    大佬表态,党众纷纷效仿。

    炎山十分满意,达到了预期效果。

    朝中事,炎山,王莽,曹操,三个意见领袖只要形成二打一,那基本上就是赢定了。

    王莽心中一是不爽,二是诧异。

    他觉得赵匡胤在皇上心目中的威胁,要远高于杨坚才对。

    本来他的第一人选是董卓来着。但就是就怕这种孔武建勇之人容易被被炎山提防。所以才找了个气管炎顶在前面。

    哪知道此时,这皇上竟然明晃晃拉偏架。心里竟觉得有点憋屈。

    但嘴上不能示弱:

    “陛下,祖宗之法,岂可轻变。若真要废旧立新,也应循序渐进。小事先验,果得其所,方可大事后行。

    臣觉此法操行过急!”

    又是不等炎山开口,曹丞相,接过话来:

    “王司马,此乃国运之战!陛下只想选贤任能,而非倾轧你我。若是因党争之私,误了名将正位。

    真损了社稷安危,日后你我,史书上恐怕都要被骂成‘奸贼’的!”

    毕竟是曹丞相,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反正看的就是高远。

    两人又互相怼了几句。

    炎山再以理力争,最后终于决定,按照一人两票的方式来推选。

    三位大佬商量妥当,炎山让魏忠贤给王莽和曹操都上了的茶具。难得的君臣一起品茗。

    不一会儿的功夫。

    两柱长香烧了起来,七十四位朝中重臣,纷纷拿好了票本。

    聚在几处有笔墨的地方,仍是不停低头细语。

    炎山也懒得看他们,反正不到香烧完,也不能拆那票箱。

    众人都是小心翼翼,写好票本。或是三五个,或是一两人,屈步走到玉阶之下,在炎山面前,施礼之后,把票本塞进箱内。

    香烧完的时候,票也早已投完。

    魏忠贤,带着三个小太监,亲自开箱验票。

    此事体大,魏公公亲自唱票。一个小太监护着票箱,一个小太监把唱完的票给众人展示。

    最后一个小太监,在黄纸上用红笔记数,认认真真的写着正字。

    只听魏忠贤,老腔开嗓,声声高唱:

    “曹操推,赵匡胤一票,朱祁镇一票。

    王莽推,杨坚一票,朱祁镇一票。

    严嵩推,朱祁镇一票,杨坚一票。

    王邑推,杨坚一票,朱祁镇一票。

    夏侯惇推,赵匡胤一票,朱祁镇一票。

    董卓推,赵匡胤一票,朱祁镇一票

    ……

    ……”

    这票越唱越是,匪夷所思。

    越唱越是,心惊肉跳。

    直到七十四票唱完,满朝文武各个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连炎山看着都是一脸懵。

    只听魏公公,尖声高喝:

    “英王朱祁镇,七十四票,为众推魁首,明日封坛拜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