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假文青

第三十一章 引子(下)

    是的,他对这一整个行业都看不上。

    目前来看杂志签约作家的日子似乎还是挺不错的,青春小说作家更是如此,文学作品,越通俗的越挣钱,在网络小说还没有完全崛起的现在,青春小说几乎就是国内青少年这个主流消费群体中最通俗化的文学作品了,仅次于触碰高压线的那些作品。

    而且随着这几年青春小说杂志销量不断上升,又开始突破女生读物的瓶颈,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男读者,后劲越来越足,道路也越走越宽,一些早年起家的领头人甚至开始自办刊物并杀进富豪排行榜,让这个行业越发的热火起来,颇有一种挤入主流的趋势。

    所以这个方向的作者只要能保证签约,一个月写个三五篇就足以吃喝不愁,写多了有名气了出个合集还能捞一笔大的,要是运气好遇到来买版权的,又是一大笔额外收入,收入高,工量少,还潜力深厚,确实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兼职。

    等到出单本能够持续获得分成,转做全职更是自由悠闲得让人羡慕,说出去也是响当当的畅销书作家,名利兼得,无怪乎李俊兴如此推崇。

    但只有从未来回来的顾瑾言知道,青春小说杂志现在的红火,不过是回光返照之前的绝境狂欢罢了。

    再过不了两年,智能触屏手机全面普及,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几乎所有的娱乐方式都在网络上复制了一份儿,把漫画杂质小说杂志什么的打得溃不成军。

    纸媒大量死亡,每年都有大把大把的杂志社宣布停刊倒闭,现在还遍布在各街道的书报亭更是一个个门可罗雀,不再有今时今日的繁荣昌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主流受众为中年社会人的严肃小说和时政类议论文写手还好,总有一批忠实的高端读者支撑着他们存活,出于艺术性的保存和把控宣传的需求,他们的基本盘也不会崩

    撑过了最初的十余年之后,在顾瑾言重生的前几年甚至开始有反扑之势了,足见其后劲之足。

    而青春小说这种兴亡倏忽的流派却因为根基太浅,没这份卷土重来的命,在纸媒衰落的年代被网络小说打得溃不成军,杂志平台一年少过一年,以至于最后被全面吸收,到顾瑾言的子女成长到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所谓的青春文学已经只是网络文学的一个小支脉了。

    现在已经声名鹊起的这些人,还能靠着吃老本和转战泛娱乐产业保持关注度和收入以外,后来者基本都出不了头,只能无奈放弃或转行泛娱乐从零开始,除开个别人天赋异禀跳了出来以外,大多数人要么苦苦坚持,要么只能当份爱好和兼职。

    换而言之,现在起步就只能抓到黄金时代的一点尾巴尖,两年之内如果不能打响招牌名声出圈,并且拥有一个畅销书系列依为依仗,那么等到泛娱乐化和互联网大潮袭来的时候,顾瑾言多半除开一点稿酬以外什么都得不到。

    或许文笔能够得到锻炼,在文坛和文化圈获得一定的积累,不算是一无所获,可是对于主攻医药商界的顾瑾言来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前期,挣钱无力,中期,发展无力,后期,拓展无力。

    这样的一个行业,他又不像李俊兴一样有这方面的爱好,可以为爱发电,所以实在是不觉得自己又涉足的必要。

    可惜这样的考量掺杂了太多前知因素,和顾瑾言重生后的其他几次抉择一样,注定除了在心底里想想以外根本说不出口,所以也只能很敷衍地随口给出一个不喜欢作为借口。

    事实上这也是顾瑾言对青春文学的真实印象,前后两辈子,他学生时期的课外读物都是网络小说,青春小说什么的根本没看过。

    身为有颜值作保的花花公子,现实里的恋爱都谈腻了,哪会去看青春小说来幻想爱情。

    后来工作了先在医院然后创业,忙得要死不活地,还要自我学习补充知识,连挚爱的网文都渐渐放弃了,就更不可能去看什么青春小说了。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顾瑾言最多也就是不黑不吹纯路人而已,然而这一时期影视圈的IP浪潮涌动,好些个青春文学界的扛旗手携成名大作一头扎进影视圈,结果拍出来的片子却一部比一部烂,成为网络上口伐笔诛的目标。

    顾瑾言受其影响,后来又没接触过这个圈子,不了解真相详情,固有印象自然是不太好。

    不过就算是有这么多这么多可供拒绝的理由,顾瑾言最后却还是被李俊兴给说服了。

    一开始顾瑾言还想像之前一样敷衍过去,然而她忽略了李俊兴对于自己爱好的推崇,屡屡抓住破绽一再逼问,搞得顾瑾言在哑口无言的同时也是一阵火大,以至于气急之下说漏了嘴,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文学,乃至于整个纸媒行业的不看好。

    说实话,那番话是顾瑾言重生以来说得最痛快的一次,除开把重生前知的内容隐去之外,顾瑾言几乎把心里想的都说了出来。

    所以当心声吐尽时,顾瑾言由衷地感觉到一股畅快,好一会儿之后才发觉自己说得有些过火,再加上大部分推论都没有真凭实据全靠臆测。

    感觉自己会被好友抓住破绽,反复吊打的顾瑾言等了好一会儿,结果等来的却是李俊兴的一声讪笑。

    和顾瑾言干一行精一行,重生者不做无用功的理念不同,李俊兴虽然确实很喜欢青春文学,也期望能够在这一片领域获得成就名利双收,但终究只是个普通的高二少年,没想得那么远。

    他可不在乎什么前景不前景,就跟互联网时代很多自媒体创作者入行时一样,更多地只是出于个人爱好。

    叫上顾瑾言也更多地只是突发奇想,觉得组队比单机有意思,想从一个人玩票变成组队玩票罢了,毕竟他自己本身过稿几率就十分堪忧,虽然看好顾瑾言,也用稿酬来作为诱惑好友的香饵,但实际上却并不看好两人最后的收获。

    所以面对顾瑾言的‘宏图远志’,没有哈哈大笑就已经是极力忍耐的结果了。

    等到李俊兴笑过之后把真实想法一说,顾瑾言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羞愤欲绝之下,不知怎么地就答应了李俊兴试一试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