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九十一章 官员有难 谁来管(一)

    两日后,巡检司门口出现了一个卖旧书的书摊,秦巡检从旁边经过,一眼就看到了《先圣孔子纪年大事考》这本书。秦巡检随手翻了一下,当即被书的内容吸引。两千年来,有无数的人梦想把孔圣人的年谱考证清楚,至今无人能够做到。这件事情一直被儒学界视为憾事,而这本书竟然做到了。只可惜,这本书是手写书,有多处破损。秦巡检问道:“先生有意出售此书,可知此书的来路?”

    “回官爷话,小的所卖之书都是收购来的,从来只问去处,不问来处。官爷若是有意购买,小的可以便宜出售。”

    “哦,你卖多少钱?”

    “不瞒官爷,此书小的是一个大洋收的。官爷若感兴趣,给小的二个大洋便算施舍小的了。”

    “既然如此,本官买了。”

    秦巡检拿回去后,废寝忘食地看了两天两夜,越看越爱不释手,只是对书有破损心疼不已,便到了古旧书斋,把书交给了书店简老板修复。

    秦巡检刚走不远,赖清远进来了。赖清远看见了《先圣孔子纪年大事考》,诧异地说道:“这本书是我家祖传,何以在老板这里?”

    简老板赶紧解释:“先生不要误解,这是秦大人刚刚送来修复的。”

    “老板,此书是我祖上所传,唯此一本,怎可能是秦大人所有?”

    “先生如若不信,可找秦大人对质。”

    “对质就对质,我刚刚看到秦大人往文登县城里去了,我等可到文登县城去对质。”

    赖清远把简老板诓骗到了文登县衙后,击鼓告状,诉简老板窃书。陈县令升堂问案,简老板实话实说,双方签字画押。

    陈县令命人传秦巡检到县衙问话。秦巡检不知就里,速速赶来,来了之后实话实说。事情弄清楚了,陈县令让三人都回去了。

    秦巡检提出要把书带回去,陈县令言道:此案未结,书暂时不能还回;等案子结了,书自然就还回去了。秦巡检虽然感到有些蹊跷,也不好坚持己见。

    秦巡检走后,陈县令当即坐了下来,提笔参秦巡检十大罪状:其罪一、私藏反书,图谋不轨。所藏之书竟有悖逆之言“混沌世界暗无日、诸事不明难有清”,物证人证俱在,本人也已招供,谋逆之心昭昭;其罪二、越权谋政,误国害民。英国人公然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约定,而秦浩然竟然不阻止、不报告;不仅擅自同意英人主张,还诱骗国人捐款,以国人之财买国人之土地,一再将百姓利益拱手送与洋人;其罪三、违反中立国策,打击日本合法商人,似有偏袒俄国人之嫌;其罪四、与不法商人曲文魁勾连,谋取不法利益……;其罪五、目无尊长,越级乱政……

    数日之后,赵大人批复:此事骇人听闻,着即停职查问。

    秦巡检正在威海卫城里巡查,接到陈大人托人带来的口信,火速赶往文登县衙。等秦巡检刚进县衙大门,就被锁了起来,关进了大牢。

    秦巡检被抓的消息像一阵风很快传遍了威海卫。

    曲文魁正在店里卖货,听闻这个消息,顿时如雷轰顶,马上前往文登县衙打探消息。可是盘桓了两日,曲文魁连县衙的大门都没有进去,更不用说去见秦巡检了,只好又回到了威海卫租界。

    曲文魁刚回到合一药堂,大壮就告诉了曲文魁两个不好的消息:宁海州傅知州已经严令各卡点检查合一药堂收购的药材,凡是去向不明、用途不明的药材一律不许出卡子。文登县陈大人也下了相同的命令。各卡点衙役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是合一药堂的药一律不放行。合德商行乘机进入昆嵛山和麻姑山设立收购点,已经把不少药材供应抓到了手里。

    曲文魁茫然了:秦大人受自己拖累,无缘无故被抓;自己的买卖严重受挫,刚刚有了起色的生意又要沉沦。困难至此,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人。

    曲文魁心中苦闷,便出了药堂,向海边走去。在海边,曲文魁翘首眺望东面,那里有一座岛子,岛上有一座监狱,监狱中有自己的先生。曲文魁对崔先生的思念急剧升腾了起来。

    是啊,早该去看望崔先生了。

    崔先生是重要犯人,监狱规定严禁探望。桂花托了她堂弟通融,没有效果;曲廷叶找了他拉车认识的狱警通融,还是不行。最后,曲文魁想到了一个人——刘公岛军营的医官史密斯.马丁。马丁同曲文魁没有交情,只是在兵营门口马丁无意间帮过曲文魁。马丁能不能继续帮自己曲文魁心里没有底,可是曲文魁还是想碰碰运气,试一试。

    在刘公岛兵营门口,曲文魁见到了马丁。马丁对于曲文魁的来访很是吃惊,曲文魁告诉马丁:崔先生是自己的先生,现被关在岛上监狱中,想到狱中见一面。马丁听了曲文魁的讲述,思索了一会儿说道:自己很乐意帮助曲文魁,只是崔先生是威海头号犯人,能不能办到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不过他愿意试试。

    几天后,马丁托人捎话,事情办成了,让曲文魁第二天去看望崔先生。

    第二天是端午节,林子鸢包了粽子,曲文魁拿着到了监狱。在监狱的接待室,曲文魁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崔先生。

    几个月不见,崔先生廋了不少,可两眼依然炯炯有神,透着坚毅和智慧;步伐依然坚定有力,透着刚强和自信;声音依然洪亮,透着乐观和开朗。崔先生对于曲文魁何以能见到自己感到奇怪,曲文魁不敢告诉崔先生自己托了英国人的路子,只是含糊地说,托了一个朋友帮忙。

    曲文魁拿出了粽子,崔先生很是兴奋,当场吃了几个粽子,吃完了还回味了一番。见曲文魁盯着自己看,崔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很久没有吃粽子了。”

    崔先生说:粽子是好东西,吃粽子就会想到屈原。屈原有气节,所有备受后人尊崇;自己虽不能与屈原比,可是愿追随屈原后尘,誓死不辱没中国人的气节。

    崔先生告诉曲文魁:自己又被加了几次刑,出狱遥遥无期。但是,自己不为英国人驱使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也绝不会妥协。

    曲文魁把自己出狱后做买卖的经过告诉了崔先生,崔先生很是赞许,言道:“你我狱中所谈皆是富民强国之路,定国安邦之策。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去实践,即便我在狱中,也犹如在狱外。”

    曲文魁言道:“学生所做,皆先生所指点。如今,学生再遇困境,不知如何摆脱,求先生再指条明路。”

    曲文魁把秦巡检入狱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崔先生,崔先生叹道:“秦巡检整日周旋在各种势力之间,虽然为人机敏,可是外圆内方,事事有主见,天长日久难免会得罪某些势力,有今日之祸并不奇怪。不过,秦大人是威海脊梁,威海离不开秦大人,你我但凡有一丝热血,也要保住秦大人。保住秦大人,就是保住了威海从英国人手里收复的希望。”

    曲文魁表示不解,崔先生解释说:英国人租借威海卫时,朝廷为了宣示威海主权,在租借地中间保留了威海卫城作为大清主权的象征。只要威海卫城在,威海百姓就会心系朝廷,认同大清。可要保住威海卫城并非易事。就拿香港来说,朝廷出借香港时,在香港中间保留了九龙城作为大清主权的象征。结果,当时在香港任职的骆特软硬兼施,把九龙城官员和百姓驱逐了出去,整个香港由英国人一统天下。后来骆特到了威海任职,威海卫城至今还能够守住与秦大人关系很大。秦大人以自己的博学多才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以有理有节的抗争让英国人心存畏惧,以不卑不亢的处事方法让英国人找不到驱逐大清官员的口实。秦大人是守卫威海卫城的最佳人选。

    曲文魁问道:“先生,秦大人如今已被诬陷入狱,如何才能把大人救出来?”

    崔先生告诉他:威海卫司巡检在大清官员名册中是最低级官员,可是因为威海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威海卫巡检司的特殊使命,朝廷对这一任命很是重视。威海卫巡检任免的提名权在登州府,可是最终任免却需要报山东巡抚核准。要解决此事,只能想办法越过府台赵大人,直接向巡抚周馥周大人陈情,秦大人才可能沉冤得雪。

    曲文魁疑虑道:先生,我是一介草民,无足轻重;周大人乃拄国重臣,国之栋梁,我等陈情,周大人是否会理会?还有,官员任免是朝廷政务,我等百姓干预此事,是否会火上浇油,害了秦大人?

    崔先生分析说:周大人是大清罕见的具有宽广视野的朝廷官员,周大人的睿智非常人可比;其爱国之心、治国之谋、识人之能、用人之胆,辩事之明、断事之智,世所罕见。只要能与周大人当面陈情,此事解决应当不难。

    先生当场吟诵了周大人的一首诗,诗曰:

    岂真气数力难为?

    可叹人谋著著迟;

    自古师和方克敌,

    何堪病急始求医!

    西邻漫恃和戎策,

    东海宁逢洗辱时;

    蠢尔岛夷何负汝?

    茫茫天道意难知。

    十载经营瞥眼空,

    敢言掣肘怨诸公;

    独支大厦谈何易,

    未和阳春曲已终。

    崔先生说,这首诗是周大人听闻大清海军在威海卫战败心中悲愤之时慷慨吟诵的。他猜想,在周大人的心中,威海卫早已与他的灵魂化为一体,威海卫的一草一木一定会牵动周大人的心。崔先生鼓励曲文魁找到周大人陈情,一洗秦大人的冤屈。

    曲文魁被关在监狱的时候就猜想崔先生是抗英会的人,只是此事关系众多人的生死存亡,不是万不得已,是不可以说出口的,所以曲文魁一直忍隐不问。此次见到崔先生已是殊为不易,下次再见还不知是何年;这次不问,以后还有没有机会问还未可知。曲文魁犹豫再三,还是问先生:“先生是不是抗英会的人?”

    崔先生坦然反问道:“文魁何以言此?”

    曲文魁坦诚说道:“我爸曾受抗英会委托,去办一件事情;后来事情没有办成,人却去世了。我娘临终前嘱托我,找到抗英会的人,赔偿抗英会的损失,担负起曲家应承担的责任。”

    崔先生言道:“如果有心为国,不一定都要去抗英。现如今,你如能把秦大人救出来,就算是抗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