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往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所学校 一片天(三)

    这天,曲文魁正在店里理货,二牛从外面带回来了一个消息:天后宫改成了学校,开始招收学生了。曲文魁惊诧不已,决定亲自过去看看。

    对于天后宫,曲文魁熟门熟路。崔先生在时,曲文魁多次到过天后宫;崔先生走后,天后宫便废弃了。曲文魁想不出来谁会利用天后宫办学堂。

    曲文魁到天后宫的时候,学生正在上课,曲文魁隔着门便听到了里面清晰的讲课声,这个嗓音曲文魁有些熟悉,是崔先生的嗓音,可是口音却不是崔先生的口音。

    曲文魁静静地等在门外,听完了先生讲的课。先生喊了声“下课”,学生们便欢呼着涌了出来,像鱼儿一样从曲文魁身边经过,跑远了。

    先生走了出来,同曲文魁打了个照面。只见对面的人没有辫子,却留着长长的胡子;手拿书本,身穿窄袖马褂,一身儒雅之气。曲文魁一时愣住了,不知来人是谁,可是从对方闪亮如火的眼睛里曲文魁还是读懂了,对方就是崔先生。曲文魁激动地喊道:“崔先生,我可找到你了。”

    对方看着曲文魁,淡淡地一笑,“先生认错人了,我不姓崔,我姓易,叫易朝。如果先生想给孩子报名入学,可以找司徒先生报名。”

    “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曲文魁给对方道了歉,对方点了点头走了。

    曲文魁满腹狐疑,看着远去的易先生的背影,曲文魁坚信易先生就是崔先生。可是,崔先生为什么不肯认自己呢?

    球球成了天足会学校的一名学生。

    一开始球球还兴致勃勃的,喜欢得不得了,可是上了没有几个月,球球便嚷着要换学校。曲文魁颇感奇怪,球球说:吉姆在威海卫学校上学,学到了好多知识,常在她面前炫耀。她比不过吉姆,吉姆便借机欺负弟弟。她也想到威海卫学校学习,等她比过了吉姆,吉姆就不敢欺负弟弟了。

    曲文魁来了兴趣,问球球:给爸爸说说,吉姆都学了哪些知识?

    “吉姆学了格致(注23)、地理、算数,还有好多,这些我都不会。”球球歪着头想了一下,又说:“还有体操、足球、篮球,还有好多呢。”

    听了球球的话,曲文魁心里颇受震动,想了想,说道:“都是爸爸不好,没让球球学到该学的知识。等过几天,爸爸一定让球球把该学的知识都学到了。”

    曲文魁托人说和,得到允许参观了位于租界东边的威海卫学校。这是英国办的一所寄宿制学校,专门招收英国孩子。学校背山面海,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学生食宿条件优良,运动场地齐全。曲文魁看了以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也没有想到学校可以办得这样好。

    曲文魁学习归来,又筹措了一部分钱,给天足会女子学校增聘了几个先生,增加了授课内容。球球满意了,可是曲文魁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在钱这方面是如此得窘迫。倒是林子鸢对曲文魁资助她广设施药点防范自杀很是满意,一段时间下来,用这种办法救活了好几个自杀的人。

    有一天,曲文魁从位于城里的关帝庙旁边经过,偶然发现关帝庙竟然也变成了小学。曲文魁大为惊异,赶紧进去拜访了一下。

    关帝庙本来不大,容纳不了多少人,仅开设了两个教学班,先生也仅有三四个人。负责人姓米,人称米先生,是个矮个子。先生虽然个子矮,可是两眼炯炯有神,和善中透着威严;说起话来声若洪钟,抑扬顿挫,很是吸引人;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看得出来,是个练家子。

    米先生对于曲文魁来访很是高兴,领着曲文魁四处参观。通过交流曲文魁得知,米先生是广州人,专为办学而来。曲文魁心想,社会变化真快。

    到了放学的时间了,米先生拿着锤子敲响了挂在墙上的大钟,孩子们放学了。

    曲文魁辞别了米先生往家走。

    路上,几个孩子在跳房子。这是一个单腿跳的游戏。孩子们在地上画出相连的几个格子,称为房子,扔一个瓦片进去,单腿跳进去,将瓦片踢到下一个格子里。

    这个游戏风靡一时,很多地方的孩子都会跳。不过威海卫与别的地方不一样的是增加了难度,跳一个格子要说一句顺口溜;要是两个人同时跳,说的话内容要相互关联,说错了就算输了。此时,一个孩子一边跳一边说:猫找猫,老驴嚎,铲子抢锅锉锯条。这句话说的是四难听。旁边一个孩子也跳了一步,接着说道:大闺女笑,画眉叫,夜弹琵琶二黄调。这句说的是四好听。

    曲文魁看着孩子们高兴地一边说一边跳,心里美美的。曲文魁想,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曲文魁走远了,孩子们的声音渐渐弱了,此时,曲文魁隐隐约约地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混沌世界暗无日,诸事不明难有清;另一个孩子接道:城压半山头,做官不到头。曲文魁愣住了,回过身来到了孩子身旁,问道:“这是谁教的?说不得的。”两个孩子看了曲文魁一眼,惶恐地跑远了。

    曲文魁摇了摇头,继续走自己的路。快到家门口了,曲蛐儿在滚铁环,一边滚一边喊:城压半山头,做官不到头。识相快躲开,不然掉了头。曲文魁紧跑几步,抓住了曲蛐儿,问道:“曲蛐儿,告诉爸爸,谁教你的?”

    “没人教,大家都这么说。”曲蛐儿急三火四地挣脱了曲文魁,赶着铁环儿跑远了。

    不久,曲文魁注意到,几乎街头上所有的孩子都把“城压半山头,做官不到头”这句话挂到了嘴边,动不动脱口而出,就连租界最偏远乡村的孩子也在说。

    曲文魁觉得甚是蹊跷,便向秀才打听。

    秀才说:“这句话其实是一句老话了。威海卫的北城墙和西城墙部分建在半山上,所以有城压半山头之说;所谓做官不到头,也有些来历,说的是在威海卫做官的或是威海卫人外出做官的,很少有能把官做到头的。就说外出做官的威海人吧,王士任官至福建巡抚,受人诬陷,被朝廷流放,死在了塞外;堂堂的谷生琰、谷大汉,四品御前带刀侍卫,官至将军,却四十多岁就战死在了沙场。再说到威海来做官的吧,海军提督丁汝昌丁大人、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邓大人,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刘大人等等,这些大官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的,可是全都壮烈殉国。至于为何现在又流行这句话,老朽就不懂了。不过,无风不起浪,有果总有因吧。谁知会不会是谶语呢?”

    秀才的话加深了曲文魁的猜测,让曲文魁忧心忡忡: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会不会是暴风雨的前奏呢?

    市面上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从外地传来:先是四月份同盟会在广州造反,被朝廷镇压了下去;接着又不断有各地造反的消息传来;到了十月份,传来了惊天的消息,同盟会在武昌造反成功,南方不少地方纷纷宣布脱离朝廷,独立自治。

    一时之间,在威海的街头巷尾,人们不由自主地常常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不断地猜测着朝廷的动向、造反派的结局。同时,街上也在悄悄地流传着一个隐秘的消息:威海卫也有同盟会的人。

    听了这个消息,曲文魁很自然地想到了易先生。易先生叫易朝,曲文魁心中似一道闪电划过,猛然明白了:易朝,不就是“改弦易辙、改朝换代”的意思吗?曲文魁想:崔先生肯定就是同盟会的人了。

    没错,易先生确实就是崔先生崔启民,崔先生也确实是同盟会的人。

    四年前,崔先生被英国人追捕,在威海待不下去了,便带着万芃远走香港。崔先生原想着到香港筹措资金,购买火器,重新回到威海卫抗英;不料在购买火器的时候认识了同盟会的人。听了同盟会的主张,崔先生忽然觉得:自己一直百倍推崇的王阳明心学用来改良社会尚可,可要真正富民强国却远不可及。放眼世界,唯有三民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天下大义。崔先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同盟会,成了忠实的“三民主义”信徒。从此,崔先生跟着同盟会的人四处宣传同盟会主张,筹备同盟会起义。去年,受同盟会委派,跟随米先生潜回了威海。

    崔先生回到威海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把天后宫学校和关帝庙小学办了起来。崔先生以天后宫学校为掩护,联络抗英会旧部、拉拢社会各界人士在租界内从事反清运动。米先生则以关帝庙小学为掩护,不断地把同盟会成员安插进城里,在威海卫城里开展反清运动。

    崔先生知道,曲文魁同秦巡检个人情谊深厚,便事事瞒着曲文魁,自然也不肯同他相认。

    崔先生办起了天后宫学校不久,又以天后宫为依托,办了个成人读报会,表面上是组织大人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天后宫学习报纸,背地里是组织培训人员,准备武装起义。

    曲文魁听说天后宫学校办了个读报会,自己也想参加,可是被易先生婉拒了。曲文魁觉得,易先生的这个读报会一定不简单,能参加这个读报会的人要么有钱要么有势,总之多是有头有脸能主宰一方的人。

    后来,曲文魁从侧面了解到,易先生不断地以办学的名义募集资金。曲文魁觉得,易先生所募集的金钱数量之巨已远不是办学所能解释的了。

    曲文魁心中隐隐地对秦巡检担忧了起来,便到巡检司衙门,找到了秦大人。

    注23:格致,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