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鸾华

第129章 楚少师批阅斋试试卷

    顾初寒忙起身道:“夫人这说的是哪里的话,寒儿怎么敢!”

    嫡夫人笑笑:“你不敢,也已经打了。”

    嫡夫人又笑道:“到底是我身边的丫鬟,你打了她,损的是本夫人的威严,我不管寒姐儿你是有什么理由,是多么理直气壮,你既然动手打了我的人,我可是要动气的。”

    寒姐儿盈盈下拜:“叫夫人生气,是寒姐儿的不好,请夫人责罚,只要能平息夫人怒火,寒姐儿愿受一切责罚。”

    顾初蕊现下又得了嫡夫人的允诺,那自然要为嫡夫人说话,她甘愿做嫡夫人的刀,此刻便对着顾初寒开口道:“寒姐儿总是这么义正言辞的模样,好像是在暗示别人有错的是嫡夫人一样。好像寒姐儿受了无限委屈,为了迁就嫡夫人,能够忍受一切似的。寒姐儿啊,做人何须如此虚伪呢!”

    嫡夫人闻言,对着顾初蕊一笑,随即看着顾初寒道:“你听听,蕊姐儿觉得你虚伪,你啊,还是少说些话为好吧。”

    嫡夫人说着又笑道:“寒姐儿既然义正言辞不想叫我动怒,那便去罚抄一千遍家规吧,不抄完,你就别吃饭了。你那一千遍家规抄了来,夫人也就不生气了。寒姐儿你既然义正言辞,那我就罚罚你,以便成全你的义正言辞,如何?”

    顾初蕊轻笑一声。

    顾初寒点头:“只要夫人不生气就行。”

    “没事了,你们都下去吧。”

    嫡夫人将小姐们统统打发回各院子。

    出了长松院,顾初蕊扶着丫鬟的手一瘸一拐地走着,见顾初寒走在前头,便忍不住讥笑:“好一个寒丫头啊,自以为有了许翰林的举荐,从此便平步青云了吗?简直是痴人说梦啊,自己学识不够,却妄想一步登天,现在得罪了嫡夫人,又有什么好处!”

    顾初寒转头,一步步走到了顾初蕊面前,眼光意味深长地在顾初蕊膝盖上打量着,随即抬头看着顾初蕊轻笑:“嫡夫人真的能放心蕊姐儿去参加贵女宴会抢了嫡出的风头?你恐怕也是在痴人说梦吧!我怕蕊姐儿被嫡夫人以教导礼仪之名责打,事先提醒蕊姐儿,亏不能白吃,有些人既然容不得自己,那自己也没必要容忍这些人,蕊姐儿,若是嫡夫人接着教导你礼仪的由头欺负你,你可不能再忍了,再忍啊,你不仅去不了贵女宴会,你连一辈子都没了,还白白挨打。”顾初寒笑着将嘴凑近顾初蕊的耳边,低声道:“以牙还牙,以口还口。她伤你,你就伤顾初梦。”

    顾初寒说着又笑道:“亏,不能白吃,苦,不能白挨。”

    说着,又摇摇地走开。

    顾初蕊看着顾初寒摇摇离去的背影,内心一阵发寒,转头对着丫鬟道:“你觉不觉得寒姐儿变了。她方才说话的神情,实在是,实在是太恶毒了。”

    丫鬟道:“小姐别多心,寒姐儿与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她恶毒与否,到底与小姐也没有关系啊。”

    顾初蕊点点头:“也是啊,嫡夫人都不肯带她参加贵女宴会,我日后出去得到王孙公子的垂青,她却什么都没有。呵~”

    顾初蕊搭着丫鬟的手缓缓走了。

    彼时,玉晚书斋内,唐大人带领着几位文学侍从一同批阅斋试卷子,楚少师身着一领翠竹色潇湘纱袍,头带文人冠,以玉簪挽发,手捧一盏茶,淡淡道:“你们批阅也无须过于严格,庶子女能受多少教养,但凡字迹工整俊秀,文词顺畅,条理清晰,便算是通过斋试了。”

    见众侍从批阅地快了,又呷了口茶,嘱咐道:“这些斋试的庶出子女中,须得选出一两个拔尖儿的,把他们的卷子贴到外头,昭示天下。免得到时候有些子嘴碎的,说三皇子出的主意,选出来的庶出子女资质一般,到时候他们议论起来,说三皇子放宽恩召,也不能起到选拔被埋没的人才的作用。”

    内中有一个侍从应道:“楚大人放心,上都丘家的庶女丘贞贞才学过人,冰雪聪明,天赋聪颖,她这次回答的卷子一定是文采卓绝,令人绝倒。足以拿出来作为恩召选拔出被埋没的庶出的证明,足以堵住那些说恩召没有用的悠悠众口。”

    楚少师把眉头一蹙,眸中划过一丝不悦。丘贞贞才名动京都,那是无可争议的。只是丘贞贞是上都丘家的庶女,上都丘家一向与太子爷过从甚密,而上都丘家所有人都被视作太子一脉。

    现在外头隐约有流言传起,说庶出都是无能之辈,放宽恩召,令庶出进入玉晚书斋的行为,只不过是浪费玉晚书斋的师力,也只不过是作为庶出的三皇子的自尊心的自我挽救。

    所以应对这些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选出一份才华横溢的答卷,广示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三皇子提出的恩召的确能够选拔被埋没的才能者。

    也能为天下庶出正名。

    这样一来,三皇子的口碑将大大提升。

    楚少师眉头微皱,丘贞贞的确有才华,只是她到底是太子脉的人。不适合用来对付太子脉散播出来的流言。

    唐大人深知这些博弈,知楚少师心中所想,乃笑道:“其实,不只丘贞贞,还有贯云峰贯公子,他才能卓绝。”

    楚少师把头一摇:“那更不行,贯云峰早有才名在外,如何证明他的才能是入了玉晚书斋之后才显露出来的?”

    一行侍从批阅着,将楚少师的话记在心里琢磨着,细细看着答卷,心中都很清楚,楚少师要的是一个卷子答的无懈可击,又一向才名不显的庶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恩召的作用——选拔人才。

    正在沉闷之时,忽然一个侍从拍案叫绝:“好文!好文!这究竟是何人所写,竟然如此文思卓越,辞藻华美。”

    楚少师闻言,淡淡开口:“是何人的卷子?丘绵绵吗?”

    那侍从闻言,将卷子上的封口以小刀破开,露出一行清秀的字——顾初寒。

    “回大人,是一个叫顾初寒的庶女所作。”

    唐大人闻言惊讶出口:“顾初寒?原来是顾尚书府的三小姐。”

    楚少师并不知许翰林向唐大人举荐顾初寒之事,更不知三皇子出恩召的计策是顾初寒出的。